江门深化“组合港”模式,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南方+

点击进入案例展示和点赞页面>>

案例名称

深化“组合港”模式,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申报单位

江门海关

牵头实施单位

江门海关、江门市商务局

案例简介

由于航道水深和桥梁限高等的限制,大型国际货运班轮无法直接驶入江门市外贸港口,以往在江门报关出口的货物均须通过驳船转运至深圳盐田、广州南沙等大港口,企业需在多个港口之间重复办理转关手续,增加了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门海关、江门市商务局(口岸局)协同靠前服务,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市的国际枢纽港口合作对接,大力推进“组合港(一港通)”业务模式改革落地,提升港口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通信息对接渠道,实现泊位、堆场、航线等资源共享。

“组合港(一港通)”业务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港口物流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江门的内河港口与大湾区的枢纽港口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链接,货物可在内河支线港和枢纽港之间直接调拨,无需在多个港口之间重复办理转关手续,货物在内河支线港就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大幅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也激发了江门内河港口的运营活力,推动江门港口竞争力整体提升。

实施效果

2024年,“组合港(一港通)”业务模式在江门市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新开通“新会港-深圳盐田”“高沙港-广州南沙”出口航线,累计共开通出口航线6条。前11个月,“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6.23万标箱,为2023年全年业务量的2.3倍,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惠及企业1200余家,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约1800万元。企业表示,“组合港”航线的开通相当于把枢纽港开到了“家门口”,在海关的指导下通过应用新模式,物流效率大幅提高,企业成本也降低了不少。新模式下港口物流周转时间平均减少3天,每个集装箱出口成本减少300-400元。

整合:张婧媛

编辑 梁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