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我国劳动力人口教育水平的性别差异正逐渐消失

南方+

14日,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报告指出,从1985年到2022年,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从32.25岁增加到39.72岁。其中,城镇从33.03岁上升到39.35岁,乡村从31.99岁增至40.48岁。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14年上升到了10.88年,其中城镇从8.23年上升到了11.61年,乡村从5.47年上升到了9.37年。

按学历看,从1985年到202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1.56%上升到了45.08%,其中城镇从27.07%上升到了55.41%,乡村从6.61%上升到了23.51%。从1985年到202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从1.04%上升到了25.57%,其中城镇从3.78%上升到了33.60%,乡村从0.16%上升到了8.79%。

报告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消失。截至2022年,城镇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0年,女性为11.73年;乡村男性为9.41年,女性为9.31年。

报告还关注了教育回报率——也即增加额外一年的教育带来的工资提升的百分比。研究显示,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在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为3%-5%,随后逐渐上升至6%-8%,近年来虽有下降趋势,但2020年仍保持在6.72%的水平。

据介绍,上述报告按照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计算劳动力,不包含学生。上述报告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财经大学的专项资金的持续资助。报告自2009年起已连续发布了16年。

南方+记者 王诗堃

编辑 叶永康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