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深读 | 重点项目“妙笔”,绘就阳西新图景

南方+

隆冬时节,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依然澎湃。今年以来,全县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3个,总投资1180.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9.1亿元。走过四季,一个个重点项目犹如多彩的画笔,在山海阳西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4亿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截至11月,阳西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26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11.4%,提早1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任务,完成投资额和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两项指标均排在全市第一。

重点项目建设为阳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让阳西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成为“营商环境年”产业集聚的投资热土。如今的阳西,知名品牌不断汇聚,绿色能源风头正劲,交通设施日新月异,民生事业加快发展,这座“宝藏小城”愈发宜居宜业。

“中华老字号”投产在即

调味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优质的水源、充足的日照、优越的生态环境,都非常适合以调味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发展。

作为调味品行业中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始创于1608年,是中国明清四大酱园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22年9月2日,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致美斋阳西生产基地项目在阳西县正式动工。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建设,该项目(一期)于今年8月28日完成竣工验收。

作为阳西今年重点项目当中的传统产业升级工程,致美斋阳西生产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1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智能立体仓库、公用工程间及综合楼等11个单体、三大罐区,主要用于生产酱油、食醋、蚝油、复合调味料等产品,规划年产能15万吨。

今年9月,该项目(一期)已陆续试产,预计2025年1月全面投产,未来将成为具备全国行业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和老字号食品示范性制造基地,为阳西打造“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南派酱油文化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致美斋也是中国香谷(阳西)健康食品产业园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为了让这个“中华老字号”能够在阳西尽快建成达产,阳西高新区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伊始,提前到企业指导开展审批前期工作,从而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

今年阳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正在积极抢滩布局银发经济“新蓝海”,大力发展以调味品产业为主导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不断擦亮“中国调味品之都”品牌。为此,致美斋(阳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炜表示,正在积极研发适合老年人食用的健康调味品。

“我们研究推出花椒酱油、陈皮酱油等新产品,花椒有乌发、健齿、明目的功效,陈皮也有理气健肺的功能。这些特质跟酱油相结合,对老年人的身体颇有益处,这些产品都会在阳西基地生产。”周晓炜说道。

广州岭南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国源表示,阳西山海资源兼优,营商环境优越,是一片投资热土。致美斋品牌是岭南集团“大食品”版块的重要成员,集团将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支持致美斋在阳西的发展,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研发,推动项目尽快投产和达产,让百年老字号在阳西焕发新光彩。

好环境引来好项目,大龙头带动大产业。目前,阳西园区集聚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卡夫亨氏,以及全国调味品十大品牌中的厨邦、味事达、致美斋及御膳厨、妙多等知名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显著。预计2028年,阳西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产能达413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15%,约占全国产能的22%。

技术创新赋能发展

阳西“绿”潮澎湃

绿色低碳是阳江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作为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绿”潮澎湃,汇聚了许多绿色能源重点项目。

作为重要的能源大县、新能源基地,阳西拥有海岸线174.37公里,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阳西高站位布局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围绕打造重要绿色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独特优势筑巢引凤,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做好海上风电产业精彩文章。

在阳西沙扒海域,数百台风力发电机如巨人般矗立,巨大的桨叶在海风的吹拂下悠然转动。夕阳西下,这些海上“大风车”的红色信号灯不断闪烁,远远望去,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夜幕下的海面上,奏响绿能华丽乐章。

在位于沙扒镇附近海域的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尚洋湾海风场,这里共布置有47台风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陆上控制中心。风场总装机容量300兆瓦,风机通过叶片转动,吸收空气动能,将动能转换成电能,每转一圈可以发电10千瓦时左右,风机发电效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每一台风机下面都有集电线,然后通过集电海缆把电能汇集到升压站,主变压器将电压升到220千伏,从而达到陆上输送标准。

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是阳西海上风电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提升风机发电效率。截至今年12月9日,该公司在阳西已累计发电量超过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

据介绍,故障消缺是风电运维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降低故障率可以有效提升每台风机的发电小时数,进一步提升发电量。在技术层面,该公司加强对风机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科学合理做好故障消缺工作,风机完好率较2023年显著提升,风机年故障小时数同比减少59.02%,确保了风机尽可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从而有效保障发电量“应发尽发”。

尚洋湾海风场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系统内各功能室的智能调度和优化,加快了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大幅提升了巡检质量和效率。

在扎根阳西蔚蓝海域、深耕海上风电产业的同时,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公司大力提升海上风电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下一步,将积极跟进和参与地区海上风电资源竞配,以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并积极探索储能电站、海洋牧场等新业态新模式。

交通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切实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日前,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公路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总体工程进度达95%以上,全线有望今年底建成通车。

从高空俯瞰,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公路宽敞明亮,绿化带郁郁葱葱,阳江港大桥宛如一条巨龙般蜿蜒伸展,跨海而过,雄姿伟岸、气势恢宏。目前,该工程正在加快完善交安、机电等附属工程的施工,为项目的建成通车做好充足准备。

据了解,阳江海陵大堤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公路工程是省重点项目,也是阳江市今年安排的33项重点交通项目之一。该项目起点位于阳江高新区进港大道,终点至阳西县溪头镇省道S278线,全长17公里,其中阳江港大桥全长4.7公里,全线采用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60—80公里。

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溪头镇、上洋镇等地群众到阳江市区需绕行80公里的历史,为阳江港大桥两岸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提升阳江港影响力和加快临港工业发展,有力地促进阳江、阳西临港工业发展,对助力阳江市构建大交通格局、主动融入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当中的阳江港大桥主塔高158.7米,相当于53层楼高,是目前阳江市最长、最大的跨海独塔斜拉桥,建成之后将成为阳江市新的地标性建筑。项目建成后,溪头镇等地群众前往阳江市区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能够极大地方便当地群众的交通出行。

此外,作为阳西今年重点项目当中的公路工程,省道S541线阳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改建工程自9月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近段时间以来,施工单位抢抓施工黄金期,抓安全、控质量、保进度,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

据了解,省道S541线阳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路线起于人民路与国道G228的交会处,终点位于上洋镇敬老院附近(接现状县道X605),路线长15.618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总投资为5.5亿元。

为了安全、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施工项目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增派了施工队伍、人员和机械,多工作面同步开展作业,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阳西县交通运输局方面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使县城至上洋段公路从二级公路升级为全线一级公路,使得上洋镇与外界进一步互联互通,对沿线产业乃至阳西县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下一步,将督促施工单位抢抓年末施工黄金期,加大施工投入,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任务。

优质教育送到“家门口”

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民生事业是广大群众最大的福祉,也是幸福生活的“压舱石”。阳西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用心用情抓好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阳西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阳西今年重点项目当中的民生工程教育项目,阳西县第二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包括上洋镇菩提幼儿园、儒洞镇寿场幼儿园等14家公办幼儿园。8月31日,上洋镇菩提幼儿园和儒洞镇寿场幼儿园正式建成启用。两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后,共增加公办学前学位360个。园内除标准教室外,还设置了各种功能室和沙土区、种植区、涂鸦区等游戏区域,从生活、运动、学习等方面促进了幼儿全面成长。

两所公办幼儿园环境干净整洁,装饰风格活泼明朗,各区域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齐全,也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幼儿园建得非常大,也很漂亮,跟县城里的幼儿园没什么区别。”上洋镇菩提幼儿园一位家长表示,希望孩子在这里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儒洞镇寿场幼儿园园长刘信妙介绍说,目前办园规模为9个班,较往年增加了70多个学位。扩建后的幼儿园让农村娃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了与县城幼儿园的差距。下一步,儒洞镇寿场幼儿园将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园课程,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创新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大投入推进教育改革和提质发展项目建设,持续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优质公办学位供给能力。2023年以来,阳西已累计投入1.83亿元,建成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前学位1980个,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切实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资源。

为了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今年5月21日,阳西县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成立的阳西教育集团正式揭牌,全覆盖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广东二师将阳西二中、方正中学、塘口初级中学、沙扒中学、上洋中学、程村学校等6所学校纳入集团管理,充分发挥在教育、科技、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乡村教育振兴与广东‘双百行动’的典范”。

今年以来,阳西县奋兴中学改扩建、新一中二期、第二批乡村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和“软件”稳步提升。阳西将利用教育集团平台,办强成员校,并与多所乡镇学校结对帮扶,建设多个内联型教共体,实现全县城乡学校全覆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南方+记者 赫鹏翀

编辑 李卓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