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发言人12月11日表示,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古迹办)人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下,以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的支援下,于10月下旬在赤洲展开挖掘工作,挖掘出约30块含恐龙骨骼化石的岩石,当中所含的恐龙化石实际数量须待清修工作完成后才能确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于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赤洲采集化石样本。
古脊椎所专家及香港古生物学家详细检查化石发现地点,确定所有外露化石已移走后,团队在赤洲挖掘恐龙骨骼化石的工作也已完成。古迹办与渔护署将联同古脊椎所,以及香港、内地和其他地方的专家及研究机构合作,继续推展恐龙化石清修及相关研究,鉴定赤洲恐龙的种类,以及探索香港远古时期的古生态面貌。
在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红线内范围)。
在展览及公众教育方面,位于香港文物探知馆庭院的临时工作室定于12月20日开放,届时古迹办会安排市民现场观看化石清修工作,并展出经清修的恐龙化石及其他在香港发现的化石,例如水生动物介形虫和菊石,及蕨类植物。
因在赤洲的考察和挖掘工作完成,渔护署署长将于12月12日撤销封闭船湾(扩建部分)郊野公园内的整个赤洲。发言人强调,所有外露恐龙化石已从赤洲移走,并提醒市民赤洲位置偏远,岛上没有适合登岛及游览的配套设施,地理和天气因素令船只靠岸有一定风险,呼吁市民不应冒险登岛。
此外,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第53章),除主管当局及其授权人士,任何人不得挖掘或搜寻古物。如发现古物或疑似古物,或得知有关发现,须向古迹办报告。
南方+记者 陈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