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村子“围村收费”?“封闭式”停车收费再引争议

长三角观察
+订阅

近日,上海一村子“围村收费”的消息引热议。据报道,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连民村12月2日起试行“封闭式”停车收费管理,一名将车子停在租住院子里的租户称被村委加征1500元的停车费,理由是该租户“走了村集体的道路”。

今年12月2日发布的《连民村“封闭式”停车收费管理告知书》显示,该村经济合作社成员车辆免费停放(包括直系亲属车辆),但必须提前做好备案登记;居住在该村的非该村经济合作社成员车辆一律收费停放,小型车辆(蓝牌)月缴费150元/辆,年缴费1500元/辆;非该村经济合作社成员备案登记的车辆,均作临时停放计算。

南方+记者查询了解到,“封闭式”停车收费管理在上海并非新事物。2022年2月8日,闵行区浦锦街道丁连村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浦东新区合庆镇益民村今年2月也启动了智能停车系统。相关报道指出,“封闭式”停车管理系统推出的背景是,沪郊农村“停车难”问题凸显,停车位缺口大,有车无处可停,随处乱停等现象屡禁不止。

上述两村的停车公约的收费标准与连民村类似:本地村民免费;经过登记居住在村宅的租户可办理优惠包月;临停车辆需按小时缴纳临时停车费。上海本地媒体今年5月的报道指出,有村子村民称,租户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也是价格敏感人群,停车费的收取导致部分租户搬离。此外,报道还指出,有村子的智慧停车系统存在只收费少管理、部分车辆不再进村而是停在村外公共道路上的现象。

国内其他城市也曾被曝部分村子或者社区实施停车围蔽收费管理的情况。2021年,东莞部分村社“围村收费”引发关注,当地交通运输局表示个别村(社区)围蔽管理存在方式简单粗放、不规范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部分闸口设置及停车泊位划设不规范、不合理;收费政策不公平现象,对居民自有车位和公共停车泊位没有细化区分,并且对本村村民和非本村村民实行差异化收费;停车管理重收费、轻服务。2022年2月,东莞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东莞市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

“围村收费”为什么会引起广泛关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王晓玲老师受访时曾表示,不仅因为这一举措涉及公共资源的使用与配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决策的形成过程、收费依据、费用用途等,是否采取公正、公开的程序予以公示,是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南方+记者 张晋 朱红鲜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