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10周年校庆典礼上,该校举行“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该校负责人表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将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和治理上升为学校优先发展战略,携手中国开发者网络CSDN开源技术与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集硬件、软件、人才培养和企业赋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生态体系。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陈伟毅 摄
“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将为教学、科研及管理全面赋能,并为人工智能研发和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基础。该实验室将致力于教育智能化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AI支持,并在工程类、设计类、艺术类、管理类专业开设AI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与行业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素质AI人才;将引进CSDN自主研发的多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AI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育智能体”,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定制个性化智能课程和智能成长路径图,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引入自然语言交互数据库生成工具,提升教师在数据管理与报表生成的智能化水平,赋能管理与科研效率提升。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在揭牌仪式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将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同推动师资交流、产学合作、成果转化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办学优势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共同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成立开源与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同时,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还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管理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25—2030)》,为未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至2025年,全体教师将完成人工智能系列培训,全方位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全面展开,各学院积极试点人工智能教学,推进实训场所建设,完善智能教学环境与制度。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展实训。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现已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多个前沿专业,相关专业就读学生规模已达2000人。学校与华为、CSDN、金蝶、腾讯云等行业巨头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在10周年校庆典礼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还举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理事会成立大会,标志着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方面步入新阶段。办学十年来,该校依托企业办学主体的优势,明确“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聚焦人工智能、智慧管理、先进制造业三大领域,打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现已加入各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产教联盟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历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近100%。
南方+记者 苏晨
通讯员 彭振兴 叶家娣 许卓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