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0日,韶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举办。两天时间里围绕韶关“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聚焦产业招商、城镇化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土整等关键领域进行培训。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广东省委农办原副主任刘洪盛,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邓继勇,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汪松,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教授,以及来自省城乡规划院、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11名专家授课,既有高度又有实效。
韶关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员,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等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近200名干部参训,推动韶关“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走深走实。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是市指挥部各工作专班和各县(市、区)、各镇(街)‘百千万工程’的指挥员、施工员、技术员。大家要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动力。”开班式上,韶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沈河民表示,大家要积极思考怎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怎么推动强县富民兴村,怎么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怎么更好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逐步形成科学管用的工作举措。要积极创新方法路径,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在干事创业的主战场、攻坚克难的第一线担当作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据悉,该培训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河湖长学院联合发起,以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为核心,是一个面向全省的公益性培训项目。今年以来,已在茂名高州市、河源市、湛江遂溪县等地开展公益培训。
项目筹备以来,得到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9月29日邀请基金会专家团队前往韶关市开展“百千万工程”公益调研活动,收集干部所需,摸清自身短板。基金会从百门课程库中因地制宜定制特色课程,系统解决“百千万工程”干部履职的六大问题,即:如何精准理解“百千万工程”政策内涵、如何创新模式解决“百千万工程”资金来源、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百千万工程”特色产业、如何赋能干部提升“百千万工程”履职能力、如何结合实际建设“百千万工程”美丽县城示范样板、如何发动群众凝聚“百千万工程”社会力量。
“通过培训,为韶关的‘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通过聚合资源、产业、资本要素,匹配区域产业落地韶关,为下一步开展各领域协作创造有利条件,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韶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12月以来,韶关市坚决贯彻省委工作部署,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以来,韶关直面产业发展不足这一发展最大的不足,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挑起大梁。韶关高标准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1+6”平台,1—9月主平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同比增长13.3%。此外,韶关充分发挥强镇富村公司作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康养等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1—9月,镇(街)新增超500万元入库纳统产业项目311个。1—10月,全市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新增营业额2.22亿元,278个乡村振兴车间累计吸纳就业2.2万人,已带动1049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占比87.05%。
南方+记者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