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面世,是对潮州陶瓷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对探索陶瓷产业发展路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望推动中国陶瓷史、中外交通史和潮学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12月9日,《潮州陶瓷史》赠书仪式及分享交流会在潮州市迎宾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潮州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对《潮州陶瓷史》的创作出版、研究方法及具体内容等进行评论交流,共话潮州陶瓷文化及产业交融发展。
陶瓷是潮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展现潮州的千年瓷韵与工匠精神,潮州市工信局会同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启动了《潮州陶瓷史》项目的编纂,由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编著。该书于11月举办的2024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上首发,并在北京大学举办了《潮州陶瓷史》的分享会,受到学界众多大咖的关注及肯定。
在12月9日举行的《潮州陶瓷史》分享交流会上,李炳炎分享了《潮州陶瓷史》的创作经历。该书创作历时超20年,全书40多万字,近900张图片资料,系统地展现了潮州陶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与创新成就,填补研究空白,对于深入研究中国陶瓷史、工艺美术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潮州陶瓷史》依托考古发掘资料、实物、文献、档案等材料,梳理整个潮州陶瓷史进程。其中,古代部分以考古学方法,依据和采用考古发掘报告、文物报道等文献资料,结合省、市国有文博单位以及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的藏品,从中总结其规律性。此外,近现代部分以文献、方志、档案、调查以及口述资料等为主,重点介绍潮州本土及东南亚潮人陶瓷业两个部分,将这一时期的陶瓷发展史放到潮人移民史和国际关系史的背景下去理解和阐说。
当天,与会嘉宾围绕《潮州陶瓷史》的创作、发布的意义及学术价值等问题进行交流发言。活动上,还为50多家单位、博物馆、图书馆、院校以及行业协会等赠书。
【观点分享】
著名潮学学者曾楚楠:
我见证了《潮州陶瓷史》的创作过程,为李炳炎从商人到陶瓷领域专家的转型所付出的心血点赞。今年《潮州陶瓷史》的出版、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为潮州陶瓷的发展带了个好头。希望李炳炎继续努力,在学术研究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著名潮学学者黄挺:
此书从历史上回溯了潮州如何发展成为今日的“中国瓷都”。李炳炎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经历,把如何建设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的经验写出来,相信对潮州的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博物馆的运作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潮州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内容精彩、实践经验丰富,期待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能和李炳炎一样付出时间、付诸行动,把自己的经验和所见所闻写出来、分享出来,相信潮州不止会有《潮州陶瓷史》,还会有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的历史著作。
潮州市政协副主席伍茸:
这本书是对潮州陶瓷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为当代陶瓷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发展思路,无疑是潮州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潮州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先辈们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坚守传统工艺的精髓,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理念,推动潮州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花红林:
作为从业人员和行业管理者,我们不但要懂得如何经营管理,同时也要做好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讲好广东工艺美术的故事,为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方面,李炳炎先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未来,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将与各地市行业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和繁荣工艺美术的学术研究。
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
这部著作全面剖析了潮州陶瓷业的历史发展,通过社会网络与全球视角,融合政策、商贸、交通、社会习俗和技术发展等多维度因素,展现了潮州陶瓷的独特工艺、生产技术、行业习惯及外销情况。该书虽是写地方陶瓷史,而作者很注意地方跟国家的互动,把陶瓷行业发展放在社会网络中,置于全球网络中去表达。这种研究方法及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潮州市工信局局长苏林春:
为展现潮州的千年瓷韵与工匠精神,潮州市工信局会同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启动了《潮州陶瓷史》项目的编纂,由李炳炎会长主编,对潮州陶瓷发展脉络进行整理,进一步呈现潮州陶瓷传统与创新、工艺与科技相融合的新面貌,让读者了解潮州陶瓷生产的历史如何造就今日的“中国瓷都”。本书既有对潮州本土窑口特色及演变历程的详尽描绘,又有对其他地区乃至国际相关行业的对比分析,对深入研究潮州陶瓷历史、推广潮瓷知名度及影响力、探索产业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景熙:
《潮州陶瓷史》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可望推动中国陶瓷史、中外交通史和潮学研究等相关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赋能“中国瓷都”潮州陶瓷业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淑贤:
《潮州陶瓷史》列入潮州市地方史编研计划,并由潮州市志办组织评议验收。作为潮州陶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潮州陶瓷史》完成了传承潮州窑文脉的使命,有力彰显了潮州作为“中国瓷都” 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提升潮州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均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潮学学者陈贤武:
该书充分吸纳了最新的考古发现,立足于潮州陶瓷研究的前沿成果。同时关注商业、工艺、文化、交通运输以及移民的问题,把潮州陶瓷放置在潮汕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上来考察,立足于潮州陶瓷而放眼于世界,令潮州陶瓷史有了文化史的意义。此外,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作者基于可靠的一手资料,以朴素的文风、严谨的结构,对潮州陶瓷史事娓娓道来,让瓷都的成长过程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文/图:纪金娜 许源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