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海区《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成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罗行艺术墟以艺术乡创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经验获得全国推广,成为南海创新人文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注脚。
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南海首次提出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聚焦人文经济发展目标,一年来南海加快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实施文艺家驻村计划,擦亮叠滘龙船漂移IP、打造丹灶罗行艺术墟,创新西樵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率先在大湾区探索出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实践样本。
今年国庆期间,“罗行艺术墟”举办年度大墟活动,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5.3万人次。资料图片
播下文化“种子”,激活沉睡资源
昔日百年老墟,如今焕发生机。走在罗行墟百年老街上,多个艺术展览及场馆免费开放,一个个艺术作品融入到墟市肌理,每到周末组织不同主题的墟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游玩。
罗行墟的复兴之路,要从艺术人才的引进讲起。为了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南海以罗行作为试点,实施“文产特派员”制度,在罗行墟培育形成艺术聚落,营建“文产特派员之家”,吸引众多国内外艺术家驻留创作,在罗行墟开设工作室、美术馆、音乐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艺术乡创新地标。
在艺术家的带动下,一批本地村民深入参与到艺术墟的建设,成为“合伙人”,由村民出空间、出物料、出水电人力,由艺术家出概念、出方案、出创意设计,将罗行墟打造成一座露天的美术馆、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市集。
通过各方努力,罗行墟以艺术乡创营造新空间、构建新场域、引育新业态,将沉寂的岭南村落推向艺术舞台中央,唤醒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南海一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尤其是对龙舟文化和品牌的塑造。
为了擦亮本土龙舟文化品牌,南海专门出台了龙舟创新发展实施计划,对全区1087条龙舟做好“龙口”普查登记,指导各龙舟队伍在七湖三湾等江河湖畔开展赛训活动,营造“村村有龙舟、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赛事”全民运动氛围。
今年南海进一步提出打造龙舟超级联赛(简称南海“龙超”),累计组织了叠滘龙船“四天四赛”、盐步老龙探契仔和“半山扒龙船”等56项活动赛事,把全区的龙舟文化氛围推向一个新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南海不断推出“龙舟+研学”“龙舟+文创”“龙舟+市集”“龙舟+电竞”等多种文旅活动,并延伸至景区、商圈、村居、滨江湖畔举办,打造消费新场景、体验新空间,实现“龙舟+”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其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是全方位的。西樵作为南海自然人文资源最丰富的镇街之一,近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积极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机制,加快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屹立在南海之滨的西樵山,是人类文明点亮珠三角的起点。资料图片
在实践过程中,西樵积极探索“文旅+”的无限可能性,通过成立“好玩西樵”文商旅联盟,串联整合各类文旅、生态、餐饮、商圈资源,推动“文旅+商业”融合发展;以建设人文城市为目标,立足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和有为馆三大场馆,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连场举办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中国超武联赛等高水平会议会展和文体活动,推动“文旅+产业”改革创新;以西樵山为核,以桑园围水系为脉,结合平面岗考古发现,推出“樵见4万年”新旧石器文化探寻、醒狮、桑园围等亲子研学路线,挖掘文化价值,实现“文旅+研学”推陈出新,盘活了周边古村落资源。
人文之花绽放,乡村活力释放
当艺术之美遇上乡土文化,当传统文化被赋予了现代活力,为南海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其价值正被更多人看见。
今年国庆期间,“罗行艺术墟”举办年度大墟活动,汇聚37位(组)艺术家带来48场活动,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60万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话题曝光量720万,并两次登上《人民日报》。
罗行墟的成功经验在南海大地上得到了传播与推广。11月召开的2024南海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国资局联合七个镇街发布南海“墟游记”品牌塑造计划,把罗行经验推广到各镇街,以艺术为媒介,将城市的艺术资源和创意引入乡村,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互动和资源共享。
同样火爆出圈的还有“叠滘龙船漂移”,作为南海独有的龙舟民俗活动,端午期间叠滘龙船漂移获得了全网关注,带动全区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95亿元。以叠滘龙船漂移IP为牵引,南海龙船品牌得到了重塑,为乡村发展导入了更多优质文旅资源。
端午期间叠滘龙船漂移获得了全网关注,带动全区接待游客62.4万人次。廖明璨 摄
随着全域旅游新格局的构建,西樵文旅产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西樵山+千古情”的双星联动,大地艺术节、高水平体育赛事重磅加持、会展活动数量规模层次跃升,带动镇内各景区、古村、商圈消费热潮,今年来全镇共接待游客约901.8万人次,旅游收入36.1亿。
此外,以平面岗考古发现为契机,西樵发布了“行走大地 翻阅古今”绿美乡村研学路线,推出“翰林非遗游”“儒溪水乡游”“启沅创业游”“飞鸿岭西游”4条精品研学路线,覆盖儒溪、上金瓯等五大古村,汇集超25个研学点,串联起千年历史古村、公园场馆、工业文明、非遗等内容,将研学旅游与乡村经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
坚持做正确的事,南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正越走越宽。未来,随着成功经验的复制,更多优秀案例的涌现,一个无处不人文、无处不文化的南海定将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出品:南海区委改革办 南方+南海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