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近年来
龙川县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任务
以“绿美”为笔
高水平谋划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
在山水间绘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画卷
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福祉
△生态环境优越的枫树坝库区
龙川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丰富的水、矿产、林木资源
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
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
粤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
△蜿蜒曲折、静静流淌的东江
龙川县拥有东江、韩江两大水系,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第二大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片“原生态”的沃土里,“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已成为新的风向标,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
“高颜值”绿美龙川
绿了,自然就美。近年来,龙川多类珍稀动植物被发现,填补了部分物种在龙川分布记录上的空白,是龙川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力证,也为绿美龙川这张画卷增添了不少漂亮色彩。
△2021年12月,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聘请项目团队,开展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红外相机布设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和红外相机数据回收整理,发现保护区内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2022年7月,龙川县登云镇村民在国道上发现中华穿山甲。
△2023年以来,在龙川县境内东江水域的多处地方,都能看到白鹭身影,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息觅食,呈现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2024年5月,龙川县龙母镇、四都镇发现珍稀野生植物“无叶美冠兰”。
众多珍稀动植物在龙川“安家”
证明龙川的生态环境良好
绿美龙川生态建设“有效果”
△国家4A级景区——霍山旅游风景区
生态、绿色,自然带来旅游业的兴旺。近年来,龙川厚植绿色生态发展底色,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龙川样本”。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森林旅游、高铁旅游等业态产品,促进重点景点、景区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打造更多“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经典旅游线路,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龙川文旅行业逐渐红火。
“高价值”绿美龙川
2024年,龙川新增森林面积1.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4.44%,较去年增长0.3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首位。绿美生态的良好发展也衍生了一系列龙川林业经济产业,使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鼓起“钱袋子”。
★龙川山茶油
△龙川油茶丰收,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村民收获果实,喜笑颜开。
△金黄剔透,香气四溢的山茶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林业经济已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2024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龙川山茶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龙川县首个、河源市第四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油茶产业已成为龙川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此次“龙川山茶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不仅对龙川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鼓舞,更是对龙川生态环境的肯定。
△龙川山茶油
统计显示,目前龙川从事油茶生产经营企业达155家,30亩以上种植大户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人员超1万人,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约47.87万亩,年产油茶籽鲜果15.14万吨,油茶年产值约18.93亿元,打造了“绿油”“绿优原生”“上山打油”“湾叶”“南越飘香”“霍山”等品牌,其中“绿油”山茶油被评为广东十大茶油品牌。
★龙川桂林茶
△茶农在义都镇桂林茶种植基地摘茶叶
△刚采摘入筐的嫩绿新叶飘散着茶叶的清香
义都镇桂林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大帽山脚下。作为岭南客家茶的起源地之一,义都镇桂林村的村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种茶传统,不断培育和优化茶苗品质。如今,桂林茶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助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
★龙川县细坳镇仿野生灵芝
△细坳镇小参村竹林下种植的仿野生灵芝
△切成片晒干的仿野生灵芝
龙川县细坳镇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林下经济潜力,因地制宜发展仿野生灵芝种植产业,促进增收兴林,走出了一条绿富双赢、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细坳镇茂密的竹林
★龙川县林业碳汇交易
龙川作为千年古县和林业大县,森林总蓄积量886.43万立方米,生态资源禀赋优越。龙川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政府+国企+村集体+村民”新模式,高效整合森林资源,统一立项开发森林固碳产品,推动林业碳普惠进入新的里程碑。在2023年11月22日举行的“龙川县林业碳普惠现场交易仪式”上,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7万多吨,为龙川县54个村带来1000多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使“卖空气”挣钱的梦想照进现实,让当地村民吃上“绿色饭”。
龙川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
和市、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目前
龙川已通过省林业局批准和认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7家
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家
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家
“高品质”绿美龙川
△2023年9月24日,“多彩龙川·骑乐无穷·联通你我”龙川超百公里骑行活动火热开骑。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名骑友齐聚一起,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感受沿途自然风光、绿色生态、人文地理,进一步了解龙川,体会龙川丰富的“六色”文旅,领略龙川生态之美、发展之美。
△2023年11月26日,近3000名徒步“驴友”齐聚霍山参加环霍山30公里徒步活动。徒步大军穿过村道小路、山野田间,抬头可观蓝天白云,环顾可赏葱郁树林,在行走中领略霍山的雄奇魅力、秀美的田园风光,感受到这一方水土乡村振兴的发展变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共赏绿美龙川生态画卷。
如今的龙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先后举办了超百公里骑行、环霍山徒步等活动,今年还将继续举办超百公里骑行第二届、龙川半马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实地感受绿美龙川建设成果,逐步形成“高品质”绿美龙川,进一步擦亮绿美龙川生态底色。
△位于老隆镇梅子坑龙川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旁的县级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型)示范点,森林覆盖率达到96.94%。不仅有红锥、杉木、火力楠、木荷、枫香、黎蒴、山杜英和铁冬青等50种以上主要树种,还有纤管植物98科204属295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8目41科84种,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莽莽林海如同一座蕴藏着奇珍异宝的宝库。
△赤光镇实施“美丽庭院+”计划,发动广大家庭装扮整理庭院,形成户有特色、家有亮点的美丽微风景,让“美丽庭院”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截至目前,赤光镇已创建村级“美丽庭院”380户、镇级“美丽庭院”127户。
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在绿化成效较好的乡镇,谋划建设更多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带,打造一批森林公园、“美丽庭院”“四小园”等实景图,并与“百千万工程”互融互促,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让“小家美”带动“全域美”,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美丽庭院”14000多户,营造了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乡村生活环境,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质量”绿美龙川
★让“绿色文物”焕发生机
△黎咀镇石东村1002岁的重阳木古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有生命的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还是城市的绿色“名片”。龙川县古树资源丰富,全县有262株古树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码”和“一张图”管护。通过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等举措,扎实推进重要古树名木视频监控和保护工程,全力推动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实现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龙川县262株古树均实行“一树一档”“一树一码”和“一张图”管护
值得一提的是,龙川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压实区域管护责任,加大日常巡查巡护力度,对古树生长、保护现状、挂牌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动态变化。此外,龙川县还通过修枝、防腐、病虫害防治、树洞修补仿真等处理措施,分批对全域古树名木开展挽救复壮,撑起古树名木“保护伞”,让古老的遗存与文化记忆,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生命力。
★植树造林绘就绿美生态新画卷
△在车田镇植树绿化现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义务植树造林号召,扶苗填坑、浇水灌溉,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
植绿护绿、美化环境、生态宣教……为持续注入“绿色动力”,龙川县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积极倡导开展“百万人百万树”和“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活动,百万干群携手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行动,推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良好氛围,全面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新热潮。2024年以来,全县县镇村绿化已种植72.5万株、完成率120.8%,超额完成计划植树60万株目标,全面提升绿化美化质效,为龙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添砖加瓦。
举全县之力
龙川拿到了
一张充满绿色底蕴的“成绩单”
△2024年8月23日,在“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比赛中,龙川县以940.54分的成绩荣获优胜奖。
近日,河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龙川县获评优秀等次。
获得荣誉
是龙川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面推动绿美生态建设
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林上有美景
林中有动力
林下有经济
龙川精心栽培着“绿”“美”“富”的果子
当前,绿美龙川建设仍在进行时
让我们一起奏响绿色发展最强音
编辑:陈思敏
一审:黄云霞
二审:钟达
三审:柳欢扬
终审:骆发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