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肇庆怀集举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宣讲会暨“政银担企”融资授信仪式。通过搭建“政银担企”四方高效对接通道,加速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与可得性。活动现场授信金额合计约2.43亿元。
政银协作
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怀集县“五箭齐发”全面、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工作机制有效落地,怀集县拟配套成立实体经济应急转贷资金,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生产经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怀集县“财政+金融”协作,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五支箭”。
近年来,怀集县先后成立乡村振兴贷款贴息资金、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农业经营主体应急转贷资金、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等“四支箭”,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农业产业、小微企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截至2024年10月末,怀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54亿元,同比增长22.37%。
先锋先行
依托现有机制率先开展走访
在推动工作机制落地过程中,怀集因地制宜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充分用好前期金融“百名先锋进百村”活动载体,怀集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迅速指导辖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怀集农商行成立了6支先锋突击队,对怀集19个镇街企业全面开展大走访融资服务活动。活动现场,还为上述6家银行举行了怀集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先锋突击队授旗仪式。
据悉,先锋突击队将依托广东融资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粤信服”平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5项标准,初筛形成“申报清单”。怀集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也将按照上述5项标准通过“粤信服”平台进行审核,形成“推荐清单”,并综合考虑企业意愿和银行经营特色等,分批次将“推荐清单”推送给银行机构,避免重复对接和多头过度授信。
10月15日—11月30日,怀集各银行走访小微企业640家,其中402家表示有信贷需求,已为345家授信放款2.98亿元。
银担互动
扩大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
怀集是农业大县,为更好地服务涉农小微企业,活动现场,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与怀集农商行签署“担保合作协议”,通过“大户单走”和“小户批量”模式,强化战略联动合作,实现联合调查、风险双控和风险共担,精准破解农业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同时,省农担公司还与怀集其他5家国有大行展开全面合作,担保费率低至0.25%~0.4%。
从银行层面来看,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引入省农担作为担保的经营贷款,若出现风险,按银行承担20%、省农担公司承担80%的比例分担风险。同时,有助于银行扩大贷款业务规模,将资金惠及更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其他经营主体。
从企业主体来看,引入担保一方面可以增大授信额度,并减少因风险补偿而可能产生的高额利息附加,减轻了经营主体的财务负担。
另一方面,对于抵押物不足、征信有瑕疵的这类经营主体,通过提供担保,使其能够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大大提高了他们获得贷款的机会。
截至2024年11月末,怀集县农担放款506户、金额25198.42万元,农担在保户数83户、在保余额9782万元,农业担保在保余额、在保户数均居肇庆市第一。
融合产品
优化贷款服务模式
为解决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本次活动专门为企业制作《怀集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金融服务指南》,指南涵盖怀集县内7家银行和7家保险机构的融资对接和保险服务联系方式,收录近60款金融产品,如“绿色园区贷”“经营快贷”“小企业简式快贷”等,产品品种丰富、介绍简洁明了。
活动现场,省农担公司、怀集县发展和改革局、农业银行怀集支行、怀集农商行分别就有关惠农惠企担保政策、“粤信服”平台、特色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进行宣讲推介。
怀集县通过搭建“政银担企”合作对接平台,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参与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现“政银担企”四方联动、互利、合作、共赢,对于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截至2024年10月末,怀集县各项贷款余额234.07亿元,同比增长8.8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43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陈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