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观察②
不久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发布了一项新成果:成功“复活”一个“死亡”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这项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心自主突破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
中山一院是全国首批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辅导类)、委省共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科学研究、疑难重症诊治等方面走在前列。
除中山一院外,在广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创建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省中医院入围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此外还有12家高水平医院入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全省医疗高地建设基础扎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去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一年多来,广东锚定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目标,推动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让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提质
“信号检测正常、机器人测试正常、患者成功麻醉、患者体位已按要求摆放,单孔手术系统置入完毕!”今年8月,一场医患相隔500余公里的“隔空”单孔手术机器人手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妇儿”)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共同完成,成功为阑尾炎合并阑尾粪石的患儿乐乐(化名)解除病痛,手术延时仅为0.025秒,两地手术操作几乎同步。
今年8月24日,广妇儿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小儿外科国产单孔机器人远程手术。图为医生正在远程操控单孔机器人。许舒智 摄
机器人远程手术、无缺血器官移植……近年来,一大批领先技术率先在广东医院落地。
广妇儿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省政府签署的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下称“委省共建合作协议”)强调,支持广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高水平医院,推动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广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表示,广东坚持把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优质资源的重要内容,印发支持政策清单,依托高水平医院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双中心”建设,不断激发优质资源动能。
以临床专科能力为例,广东充分发挥“双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头部作用,立足优势基础,择优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布局建设省临床重点专科,“十四五”以来带动全省新增国家级建设项目66个、省级建设项目253个,为开展高质量诊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落地,也加速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提质。在广州,今年3月,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迎来正式投用一周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签约;在深圳,10月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正式移交、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正式启用……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
委省共建合作协议要求,广东要构筑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上作示范。而广东自2018年起,先后投入155亿元支持50家医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已实现高水平医院建设21个地市全覆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省三甲医疗机构达到172家,优质医疗资源规模不断扩大,为广东实现这一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建设各类型医联体近千个
要解决看病就医问题,优质医疗资源的“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
今年7月16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正式成立,海珠区居民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找到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看诊,疑难病症患者可获得“绿色通道”转诊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今年7月16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正式成立。
这是广东推动以医联体提升“分”的效能的有效探索。
包括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内的医联体,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均衡分布,让更多的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委省共建合作协议则要求广东,“强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
去年6月,广州、深圳、珠海入选我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试点以来,三地分别规划网格和建设医疗集团14个、3个、4个。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实现了管理网格化,通过签约服务畅通内部转诊机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上转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开设住院绿色通道等,基层医疗机构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患者的下转通道。”刘利群说。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医疗集团还可以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服务。
例如,深圳市组建运营17家基层医疗集团和集团理事会,设立医学影像、检验检查、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建设各类型的医联体965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84个、县域医共体131个、专科联盟63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18个,以此为载体,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均衡分布,也加速推进了分级诊疗体系形成。
县级综合医院“达标率”全国第一
今年9月14日,广东省人民医院(下称“省医”)与河源市连平县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建立“五级”(省—市—县—镇—村)联动医疗帮扶项目。项目以省医为牵头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连平县医共体总医院、连平县隆街中心卫生院、连平县隆街镇镇南村卫生站为成员单位,纵向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资源。
连平县医共体总医院。
省医与河源的缘分,要追溯到2021年。当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正式揭牌,先期13位省医专家进驻河源市人民医院,标志着河源市人民医院直接融入省医体系。
2021年,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针对性地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潮州市中心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云浮市人民医院5家受援医院,组织省内综合实力靠前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家高水平医院作为帮扶医院,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帮扶工作方案,有力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提质和下沉。
除“一对一”紧密型帮扶外,广东还组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较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帮扶工作基础较好的73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113家县级公立医院,为当地培养本土化医疗人才。
如今,广东基层医疗强基固本,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排名全国第一,双向转诊人次排名全国第一,市域、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5%、85%左右。
一线案例
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佛山经验入选医改蓝皮书
今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至此,该院“十四五”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增至4个。自2017年正式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来,这家医院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的突破。
这是佛山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综合实力的缩影。今年3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3)》正式发布,佛山医改工作经验《广东省佛山市打造“市优、区强、镇活、村稳”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全国4个地方经验与案例之一入选,是广东省内首个入选医改蓝皮书的地级市。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与高明区人民医院专家,共同抢救车祸重伤女孩。
近年来,佛山聚焦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不断探索,组建由高水平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加入医联体,基本形成15分钟优质诊疗圈,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5%左右。
同时,为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佛山投入16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11家高水平医院,引入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0家高等院校和高水平三甲医院资源,创新政校合作办医管医模式。
佛山还推进高水平医院“一院多区”建设,实施市、区两级公立医院扩容提质工程,打造市、区两级医疗中心,建立市内对口支援区域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今年6月21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与佛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佛山在全省率先建设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南方+记者 卞德龙 汪祥波
通讯员 粤卫信
编者按
2023年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启动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省。这是继去年1月省委、省政府以“1号文”印发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广东卫生健康事业迎来的又一重要机遇。一年多来,广东锚定目标,推出一批重大政策措施,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示范省建设成形起势。为反映建设进展,提炼经验做法,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更多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