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道防线”红树林身后,湛江构筑防风固沙“第二道防线”

南方+

“这道绿色长城,蜿蜒几百里,把这座花园城市围抱了起来。”“这木麻黄树,真值得大书特书!”1961年,文学大师冰心到湛江采风,对湛江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其中,她特别欣赏湛江的木麻黄树。

陆上木麻黄,海上红树林,这对伙伴可以说是沿海居民最好的“守护神”。从空中俯瞰,雷州半岛沿海防护林带层次分明,海滩涂上负责防风消浪的红树林是“第一道防线”,沙质基干林带上迎风傲立的木麻黄则是“第二道防线”。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湛江开始大规模建造沿海防护林带,作为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半个多世纪以来,木麻黄沿着海岸线扎根,犹如忠诚的绿色卫士守护着海疆,也成为湛江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

抗病育种摆脱“灭顶之灾”

驱车来到吴川市吴阳镇金海岸附近,只见白茫茫的沙滩上,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木麻黄树层层叠叠,墨绿色的茂密针叶像屏风一样,忠诚地守护着岸线。

“如果没有这片木麻黄,我们站在这里,就会感受到呼啸而来的海风,近处的农田屋舍也会遭受风沙侵蚀。”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高级工程师黄良宙从事木麻黄抗病品系选育工作已近20年,对于木麻黄的重要性,他早已了然于心。

据《吴川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吴川知县陈鉴出巡,记录了当年吴阳的景况:“驱车下吴阳,沿途无林木。大火酷且蒸,飞鸟争避宿。一望黄如金,疑是田禾熟。接辔近为看,禾苗焦已秃。道旁问老农,未语吞声哭……”吴阳镇,自古以来沙旱严重,风沙吞没耕地曾导致民不聊生。

湛江人民经过长期实验,认识到木麻黄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历史,营造了一道道“绿色长城”。

然而好景不长,台风过后,沿海地区防护林开始出现青枯病,来势汹汹,整株从顶梢开始干枯死亡。“特别是2016年,吴川沿海一带的防护林木麻黄树曾感染青枯病,成片枯萎死亡,面积达7000多亩。”黄良宙站在林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台风对于我们来说,是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黄良宙解释道,林业讲究“良种良法”,抗病育种也被认为是防治木麻黄青枯病的根本途径。台风过后,林木受损,到林间去采菌作育种试验正当时。

眼下,距离今年的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湛江已过去两月有余,正是采青枯菌的好时机。

 “一半干枯一半还是绿的,像这种正在干枯中的病树比较符合我们的采菌条件。”在经过一番“扫描”过后,科研人员选中了林间的一棵木麻黄,随即用砍刀砍下一块木片。

“你看,感染了青枯病的木麻黄,切开树干会流出的脓白色的汁液,枯萎死亡的树干更是霉点斑斑。”现场科研人员介绍,将有脓菌的木块直接进行浸泡,就能提取出强致病性的青枯菌。

采集了青枯菌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参试苗木进行水培。黄良宙带领团队人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辗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收集木麻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再浇灌青枯菌溶液,测定其抗病性。

这样的实验模式,黄良宙和团队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对采集回来的木麻黄品系进行抗青枯病测定试验,最终筛选出抗青枯病较强的木麻黄优良种质2份。

“抗病品系的选择并非一劳永逸的,只能说在现阶段,我们选育出了合适种植的品系。”黄良宙坦言,时间越长,菌种会发生变异,抗性品系作用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为了确保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除了不断完善新品系,另一种海防造林的新模式也应运而生。

混交种植实现生态多赢

在湛江这场与风沙的抗战中,成片的木麻黄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军”,但只靠木麻黄孤军奋战,要赢得战斗并不容易,聪明的湛江人又派出了他们的另一支“军队”——利用木麻黄和相思类树种等营造混交林型海防林,通过混交种植模式来维护海防地带的生态多样性。

黄良宙指着身边一棵树介绍说:“马大相思具有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其含有一种生物菌,能够收集空气中的氮元素并固化到土壤中,因此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比起木麻黄,马大相思的抗风能力稍微弱一点,所以我们采用两种树种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模式既提高了林分的抗病能力,也保证了林相的美观。”

马大相思在沿海基干林带沙质壤土中种植成功,在国内尚属首例,是林业科技从业者扎根基层、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

“沙质壤土的沿海地段造林并非易事。”黄良宙蹲下来,捧起一把沙土向我们展示,“沙质壤土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只有耐贫瘠、适应性强的植物才能适应。”

为筛选出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生长的最佳造林模式,自2016年起,在湛江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在吴川市塘尾镇沿海基干林带营建混交试验林,试验使用木麻黄与大叶相思、台湾相思、马大相思、大叶榄仁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割灌除草、缺苗补苗,挖坑追肥……科研人员每隔至少半年时间就要到试验林进行抚育。多年时间过去,木麻黄、相思等造林树种在吴川市塘尾镇扎根,林下作业区内,一排排木麻黄下“见缝插针”地引种了马大相思,形成错落有序的种植格局。

长势喜人的木麻黄防风林守护着小岛。

长势喜人的木麻黄防风林守护着小岛。

吴川市吴阳镇金色海岸的木麻黄防护林带是湛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混交种植的模式已经在全市铺开,据统计,2016年至2023年,全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恢复重建8.33万亩,其中木麻黄与相思混交林约5万亩,在湛江的海岸线上,绵延500多公里长的沿海防护林带还在不断延伸……

撰文:邓安祺

摄影:吴东俊

编辑 姚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