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心村”到“壁画村”,“乡村变形计”正上演
在0.3平方公里的城中村里,能发生怎样的蝶变?走进惠州市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这里绿水环绕,村道整洁,两旁一幅幅壁画装点扮靓村景。
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那时的观背村可以用三个字概括:脏、乱、差。”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国雄回忆。2014年,观背村党支部还被博罗县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然而,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观背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壁画村”,文化部落纷纷入驻,游客络绎不绝。在很多村民眼中,观背村华丽蝶变的背后,不得不提到郑国雄。
2008年,郑国雄成为观背村党支部书记,奔走在一线,建设党支部、发展新经济模式、增加村民收入,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从“软弱涣散”到“全国先进”,旧村焕新颜
郑国雄出生于观背村,曾在武警部队服役3年后退役返乡。回到家乡的郑国雄看着观背村的困境痛心不已,下定决心要改变家乡现状。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不带头去改变观背村,谁来改变呢?当兵那么苦都坚持下来了,何况做村民的工作。”当兵的经历让郑国雄下定决心要带领大家把观背村建设好,“我要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无愧于乡亲们。”
郑国雄刚上任就面临众多棘手的问题,结结实实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时的观背村党支部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历史遗留问题多。2014年换届选举时,原来的6名村干部,只有郑国雄一个人留任。
改变首先从村“两委”班子内部开始。在郑国雄的大力推动下,观背村党支部从强党性、立规矩做起,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实现对村级事务的全面领导,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落实。同时,积极把优秀村干部发展成党员,从根本上扭转了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的状况。
除此之外,郑国雄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吸引外来文化团体进驻,村委需要回收老房子。郑国雄发动村干部分片包户做工作,让其他村干部先挑,剩下最难做的工作留给自己。
在郑国雄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党员干部纷纷投身观背村建设发展之中,带头捡垃圾、修路、拆屋、让地……“原来我们干部做事,村民都不支持我们,后来我带动了‘两委’干部,天天都出去做实事,日子久了,村民也看得到。”郑国雄说,现在的村民是带着干、一起干。
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观背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观背村累计拆除、改造旧建筑超3000平方米,对770米河道实行了全面整治,2.3公里的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经过整治,昔日的“垃圾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从“空心村”到“文化村”,村民齐回流
观背村历史悠久,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过三次征地后,观背村逐渐成为“城中村”。到2014年,观背村超过一半的村民搬离旧村,0.3平方公里的老村庄成了“空心村”,几乎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待拆的房子。
“垃圾只能靠风刮,污水只能靠蒸发。”郑国雄这样形容当时观背村的环境。如何能既改善村庄环境,又发展产业?这是郑国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让观背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上业。”
彼时,北京798艺术区成功利用旧厂房改造成综合文化体,这给了郑国雄启发。他组织村干部到村情相似的深圳较尾场、东莞下坝村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郑国雄决定从观背村的老房子入手,将老屋闲置资源盘活,变废为宝。
郑国雄专门邀请创作团队以公益的形式为村里定制壁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400多幅、约2000平方米的壁画精彩亮相。随着这些壁画在网络上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观背村也逐渐被网友们称作“壁画村”。
除了打造“壁画村”,观背村还积极打造一个个文化部落。当时,郑国雄带领村民们积极改造老屋,用时12天、花费1.8万元,把一幢老屋打造成具有浓郁农家风情的小庭院,取名曰“一亩三分地”。随后,越来越多的文化部落在观背村建立了起来。
随着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郁,众多的文化艺术团体、志愿者协会和商家被吸引过来,他们租下村里的老旧房子,改造成他们的活动场所和工作室,盘活了闲置的村屋,打造出一个文化与艺术共享的文化村落。
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也逐渐在观背村落地,首次入驻行政村的新华书店、成为网红打卡点的“观背书吧”、汇聚地道博罗风味美食的美食街……可谓应有尽有。
如今,一间间废旧瓦房被盘活改造,观背村已成为博罗文化聚集地,每年吸引近50万名游客,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4年的不足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70多万元。
凭借着文旅产业的发展,观背村的老房子租金翻了好几倍,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
“以前破破烂烂,有租收都不想进来,现在辞了外面的工作,回村到书吧上班。”村民卢任清表示,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观背村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被问到观背村未来的发展计划和愿景,郑国雄表示:“观背村从一个脏乱差、软弱涣散村到今天转变成一个全国文明村,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未来我希望带动村民们继续共同致富。”
开栏语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广东涌现出一大批退役军人,他们扎根基层、退役不退志,成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退役军人助力百千万”专栏,聚焦广东退役军人在高质量发展“新战场”再立新功的火热实践,生动展现广大退役军人工作者用心用情的暖心服务,敬请垂注。
总策划:张学君 徐林
监制:曹晓敏 王溪勇 高歌
项目统筹:叶婷婷 祁雷
执行统筹:马瑞婕 刁晓玲 潘煜坤
脚本/采写:南方+记者 马瑞婕 见习记者 李乾 实习生 邓柯艺
执行编导:郑一见 蓝宁飞 姚佳烁
摄像:邓鸿华 杨钖圻 刘孜润
剪辑:蔡键淋 赵淑敏
出品: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南方日报 南方+客户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