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已入冬,大批候鸟回到南粤落脚“歇息”。沿着水东湾畔,茂密连片的红树林随风摇曳,一只只鹭鸟掠海盘旋,悠然自得。视线朝下,红树林根部位置,招潮蟹爬了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听到人们靠近的脚步声,又赶紧爬进洞里。素有“海岸卫士”美誉的红树林湿地,在此刻尽显生物多样性之美。
研究表明,红树林虽只占全球热带森林面积的0.7%,但它给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却占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的一半。其所构建的生态系统,为候鸟、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等各类生物创造了良好栖息地,并由此成为“鸟类天堂”“鱼虾粮仓”。
一群候鸟在水东湾水面上空飞掠。周启昌 摄
数据显示,在水东湾红树林湿地,可见鸟类有各种鹭鸟、鸥类、鸻鹬类等130多种。今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团队在水东湾及周边发现了山斑鸠、彩鹳、扇尾沙锥、黑脸琵鹭和黄腹山鹪莺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另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为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写下生动注脚。
“庇护”341种受威胁物种
“海岸卫士”孕育多级生物链
当潮水逐渐退去,水东湾畔露出了宽阔的滩涂,原本藏在红树林里的白鹭等水鸟,一拨接着一拨飞了出来,时而在树上歇息,时而穿梭于林间觅食。
林下也挺热闹。招潮蟹、红树蚬等爬行动物从洞里爬了出来,此时在滩涂里肆意游荡。偶尔会有一个细长的“泥块”突然从水里跳起来,原来是跳跳鱼按捺不住寂寞,在浅水区玩起了“跳高游戏”。
红树林下的滩涂里,是蟹类生物的理想栖息地。邓建青 摄
生物学意义的红树林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能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红树林湿地还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由“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鱼”,以及虾、蟹、贝类等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兼有厌氧和需氧的多级净化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水下有各种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水中及岸上也生活着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红树植物枯枝落叶凋落到潮间带,微生物把凋落物分解成有机碎屑和可溶性有机物,成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饵料,浮游生物又可作为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食物,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链。
电白红树林科普栈道两旁,从国外引进的红树林品种无瓣海桑已经长到高出水面近10米。
“虽然它生长速度很快,但它掉落的种子成活率却很低。”电白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保护股副股长邓智泓说,一部分原因是水东湾海水含盐度高,另一个原因则是无瓣海桑的叶和种子都带有甜味,掉落后常作为海洋生物的食物。
“鸟类对生存环境是很敏感的,从水东湾不断变多的鸟群来看,足见红树林周边生态环境的好转。与此同时,红树林也为海洋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环境。我亲眼见过螃蟹吃红树林掉落的种子。”邓智泓说,红树林枝繁叶茂,具有较高的食物供应量,使其成为候鸟的天堂。红树林部分被淹没在海洋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根系网,因此包括鱼、虾、蟹、贝类在内的许多海洋物种,都被红树林所吸引,在生命早期到此产卵和增殖,把红树林作为“托儿所”。
候鸟在红树林中栖息、觅食。周启昌 摄
一些公开发布的研究显示,候鸟依赖潮滩作为停歇和越冬栖息地。水鸟在潮滩上的觅食时间超过了70%。潮沟在潮汐湿地和开放水域之间传输水分、养分和沉积物,并有助于缓解湿地植物的死亡。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41种受威胁物种以红树林为主要栖息地。
“所以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应该以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为目的,要处理好其与湿地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等之间的关系。”广东省政协委员,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钟金香指出,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红树林、滩涂、潮沟、浅水水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候鸟变“留鸟”
水东湾发现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对我来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感觉鸟一年比一年多了。”选好位置,架起相机,摄影爱好者老张把镜头对准了红树林纷飞的鹭鸟。手指按下,一幅蓝天、碧海、鸟儿的生态美景就保存了下来。
老张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来水东湾畔拍鸟,旦场、陈村、水东、高地、南海等地的红树林湿地都跑了个遍。有时,他还会坐上渔民的小船,从海湾湿地公园出发,去到大洲岛小洲岛附近,找找鸟群的栖息地,拍下它们飞翔的英姿。从十几年前到现在,老张的照片里,候鸟云集的壮观景象越来越多。
电白区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站长王捷对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物数量的变化也有同感。从五年前担任站长至今,他和同事们持续对红树林开展巡查监测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多了,经常能看到一大群鸟从红树林里飞起来。
“之前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也到水东湾红树林水域进行了抽样研究,结果也显示水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了。”王捷告诉记者。
生物种类和数量多了,这是环境质量改善、海水水质提升的直观结果。一些研究显示,红树植物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氮、磷的作用,使水体的富营养化得到缓解。
近年来,茂名针对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强化管护,通过红树林修复、入海排污整治、水产养殖清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等举措,使得水东湾入海河流水质持续达标,湾内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逐渐重现。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类干扰活动减少,鸟类由此有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区域。2018年12月,水东湾红树林保护区被评为“广东省十佳观鸟胜地”之一。目前,在水东湾畔,可见鸟类有各种鹭鸟、鸥类、鸻鹬类等130多种。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流连于水东湾万亩红树林湿地,翱翔于蓝天碧海上,季节性迁徙途经电白的野生鸟类数量逐年增多,鸟的种类也更加丰富,不少候鸟甚至变成了“留鸟”。
每到候鸟南下,电白湿地公园、滩涂地、海岸线、沿海湿地等区域,群鸟翔集的壮观景象不时可见,加之海岸风光旖旎,让摄影者趋之若鹜。近年来,彩鹳、东方白鹳、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等世界级珍稀濒危野生鸟类频频“作客”电白沿海湿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笔者从电白区自然资源局获悉,今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针对水东湾及周边鸟类集中分布区开展鸟类检测调查,发现了山斑鸠、彩鹳、扇尾沙锥、黑脸琵鹭和黄腹山鹪莺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另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
这些案例和数据,都是水东湾在生态修复、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助力下,生物多样性取得进步的生动注脚。
本文原稿刊于2024年12月3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头版。
南方+记者 邓建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