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与新能源创新之间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
12月3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正式开幕。在“探索惠及全球的新能源创新之路”专题会议上,智谱AI总裁、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王绍兰指出,“当工具使用到极致时,大模式本身就会变成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不再是狭义的,有可能变成操纵所有工具的系统。而背后,涉及巨大的能源消耗。”
几天前,智谱AI发布了AI智能体新进展,只有对话功能的Chatbot,正在进化为“有手、有脑、有眼睛”的自主Agent(智能体)。现场,王绍兰给在场嘉宾展示AI智能体如何分别打开美团、饿了么、小红书等App挑选商品并加入购物车后核算价格,选择更低价格的平台自动下单。
据介绍,这种AI大模型将成为实现能源智能化的重要工具,也将在未来的零碳能源体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在电力领域,通过精准的发电预测和智能化调度,大模型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率,优化电力系统的整体效能。
“我们现在把电力变成智力,再把智力输出变成一种通用能力,所涉及的是巨大的能源消耗。”王绍兰表示,未来,希望大模型能够与绿色能源结合,与整个电力生产流程结合,让电力使用方式更优化,从而形成更高效的能源利用体系。
采写:南方+记者 吴冠霖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