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辰
近日,一则视频引发关注。上一秒,着装正式的佛山某村书记还在用英语隆重介绍左滩酱鱼文化节,下一秒,装扮接地气的“GUO妹”就用顺德话介绍起了左滩的靓酱鱼,让网友直呼“一开口好高端,后面好上头”。
似曾相识的一幕: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文旅局副局长推荐大米的视频火了,主打的也是一个反差,先是身着正装的“发言人”站在演讲台用纯正的英语向大家推荐当地特产,接着秒切东北话,抱着一捆稻子的“赵叔”开始介绍稻田米,让网友直呼“从英伦庄园回屯子了”。
再往前,以英语、方言无缝衔接吸引关注的视频就更多了,茂名农家女孩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串烧几句粤语,带火茂名荔枝和走地鸡;惠州小伙英语、客家话、普通话自由切换,介绍博罗“宝藏”。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英语+方言”的反差技巧,契合农产品接地气的特点,也具备吸引流量的要素,频繁被运用到农产品宣传视频中。单看宣传手法,介绍左滩酱鱼的视频也许不够新颖别致,但务实地看,招式不在新,管用就行。能把当地特产宣传出去,甚至取得不错销量、带动农民增收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尝试。
更何况,“英语+方言”的组合看似大同小异,实则不同方言本身就是特色与差异,承载着相应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视频不仅具有直观的带货功能,还具有潜在的展现地域文化功能,对增加外界对当地认知程度有一定作用。一点点被“看见”的作用,短期内或许不明显,但时间会酝酿出果实。
当然,村书记、文旅局副局长推荐,和农民、博主推荐不同的是,有了地方官员站台,消费者会倾向于认为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反过来,当纠纷出现,官方尤其是出镜官员可能会面临争议。据此,这类宣传中,出镜官员是承载了一定期待的。
一方面,农产品销路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着农村发展后劲,需要想方设法拓宽销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农产品带货并不容易。与服装、美妆、家电等商品不同,农产品售后麻烦、耗损率大、容易出现货不对板情况,属于纠纷高发品类。这也决定了,做好一场农产品带货,设置好反差点、把宣传视频热度提上去还不够,更要把品控和售后做到位,做到台前有反差、幕后无反差,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