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步行15分钟,有书读、有讲座听、有文体活动可以参与……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禾云群众的生活日常。
12月2日,笔者从禾云镇获悉,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禾云镇加强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精准施策,不断创新,初步构建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以此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整合资源,推动阵地设施提档升级
近年来,禾云镇通过整合资源来优化布局,积极推动文化设施建设升级。2020年完成了镇图书分馆建设以及3个村(社区)图书服务点建设。2021年至2024年间,以文化站建设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建设为重点,进行了包括对图书室、体育场所、乡村大舞台、文化新空间建设等多项建设改造。最终建成文化新空间3处,包括敦睦学堂、高(石太)乡村记忆馆和禾云镇旅游驿站。文化新空间的建成,不但成为了本地群众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也吸引外地游客纷纷前来感受禾云镇的文化氛围。
禾云镇文化站外观。江绮雯 摄
青少年在禾云图书分馆阅读书籍。
禾云镇综合文化站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建共用,通过整合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书资源、文体娱乐设施资源、电子电器资源,建成禾云镇圩镇客厅、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室、电子阅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着力营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通过提档升级阵地设施不断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在第十次广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禾云镇文化站获评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目前,禾云镇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均配套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化服务等功能,并常态化免费向群众开放。乡村文化空间的丰盈给群众带来了积极的精神文化力量,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育人才,充实乡村文化服务力量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离不开文化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更需要以“人”为基础,连接社会各界力量。
禾云镇职工在职工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禾云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强化文化人才培养,着眼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文化人才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强大的内生动力。通过选用镇村干部、社工、文体协管员等志愿者扩大“8+N”志愿服务队伍,禾云镇组成人数近百人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依托志愿者协助,常态长效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同时,用好“乡村新闻官”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新闻官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三传一助”职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服务力量接地气、强底气、增生气、贴民情。
充实乡村文化服务力量还要以“培”促“进”。围绕志愿服务队伍实际情况、短板弱项环节,禾云镇针对性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培训、宣传员业务指导培训等小型培训班,提高志愿者的理论宣讲能力,领悟乡村文化服务重点。2024年以来,禾云镇开设了宣传员培训班、乡村新闻官新闻宣传、文化志愿者技能提升等培训班5场次,进一步厚植了乡村文化人才的成长沃土。
丰富活动,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禾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含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河鸟笼工艺”和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抢花炮”和四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堂山传说”“富罗鸡公狮”“鱼坝擂茶工艺”和“滨江山歌”。各项目传承人及项目保护单位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空间的功能,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传承亲子活动等。包括沙河鸟笼进校园活动、鸟笼手工艺培训班等,通过参观学习、讲座培训、亲子活动等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近生活。
鸟笼手工艺文化主题展馆。
禾云镇切实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深入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百千万工程”等理论宣讲教育活动,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时代新风。今年以来,禾云镇组织宣讲团到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宣讲42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浸润百姓心田。
同时,禾云镇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及文明实践系列主题活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当地民俗,结合实际开展了“春节剪窗花”“元宵手制灯笼”“端午包粽子”等活动,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禾云镇组织开展了4轮“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展了330场次文明实践活动,为乡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进一步推动“文明始于心,实践始于行”的成果转化。
禾云镇的乡村文化空间之变,正是禾云镇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接下来,禾云镇将进一步结合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样板村,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以面促全,着力解决乡村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乡村文化,促进禾云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禾云全面建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涵养更多精神力量。
撰文:江绮雯 贺欢 通讯员 禾云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