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警率明显增加,社区治安状况大有改善”“纠纷变少了!有矛盾,民警和网格员马上过来处理,人际关系越来越好”……这是群众对江门市公安局工作的认可和感受。
近年来,江门市创新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挂牌设立“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基层派出所与镇(街)综治中心衔接机制,推动有关部门对30余类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民警深入开展群众调解工作,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受访者供图
截至今年10月,江门市矛盾纠纷重复警情同比下降20.63%。
打破平台壁垒,完善治理闭环
此前,江门110接江门12345转来楼下商铺噪声污染警情。接警后,警力迅速上门,民警一番释法教育,让市民决定依规解决。随后联合相关部门检查店铺,下发整改通知并讲解法规,在多部门协作下,矛盾顺利化解。
江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一方面大力推进110与12345社会联动机制建设,打通与“粤省心”系统边界,借助12345热线统筹440多家承办单位处置非警务警情,去年累计分流3.28万件。另一方面着眼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基层规范设立93个派出所调解室,联动司法所、综治办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达成警调联合与闭环管理,成功将矛盾扼杀于萌芽,有力保障江门社会稳定和谐。
向“新”而动,江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与公安110报警服务平台并行的“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实现“紧急警情快速响应”和“深层问题派单治理”双轨并行,破解基层执法“不敢管”“不会管”的困局。
民警深入村居了解社情民意。受访者供图
工作中,江门市社会警务治理中心通过110警情、平安厅(局)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平台、网格管理平台等,将综治网格、社区警务室、校园、重点单位场所、最小应急单元等基础数据及重点人员等7.6万多个治安要素全量汇聚。
接着,该中心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梳理、研判,将警情案事件、信访投诉等反映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及风险隐患及时预警——流转分发——部门协同——跟踪问效,实现闭环管理。
“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我们开展工作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抓手,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江门鹤山市公安局桃源派出所民警李浩强感触颇深。
不久前,桃源派出所接报一起邻里纠纷报警:村民李某搭建的鸡舍距离邻居家较近,对方要求李某清理未得到解决,一怒之下便用锄头破坏了鸡舍。
接到报警后,李浩强立即将相关情况推送至信访诉求矛盾调解综合服务平台,经派出所、综治中心、村委会等多方联调联处,这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自江门公安推动市、县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以来,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与公安“五大要素”平台互联互通,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联排联调联处机制,实现30类、1.2万多条风险隐患治理事项多部门协同处置、闭环办理。
汇聚部门合力,拓宽治理矩阵
不久前,台山市台城街道一起警情引起了台山市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关注。孩子小康(化名)来到台山将近两年,因父亲没有办理转学,导致一直没能入学。小康就像一只迷失在校园门外的雏鸟。
幸运的是,台山市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敏锐地捕捉到了小康的困境,宛如暗夜中的灯塔,迅速点亮希望之光。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台山市委政法委综治中心汇报了这一情况。
一场关乎孩子未来的“救援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在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台山市教育部门、北门派出所、小康的父亲以及小康坐在一起,如何解决小康的就学问题成为焦点。大家你来我往,为小康的未来出谋划策,每一个讨论的瞬间都承载着对孩子深切的关怀与期望。
终于,好消息传来。经过几个部门的不懈努力与深度协调,小康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课堂。这一消息如同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了小康的世界。不仅如此,市教育局与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还贴心地表示,将全力协助小康转移学籍,帮助小康一步步回归家庭的怀抱,重新踏上充满希望的校园之路。
台山市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炜,在谈及此事时,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感慨地说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来之星,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今年来,各个职能部门携手共筑未成年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矩阵,江门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均明显下降。
据介绍,江门市、县两级“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每日对流转的警情案事件、“五大要素”及“粤平安”、12345政务服务平台等需要协同治理的风险要素研判分析,以任务指令下发各县级中心和派出所,实现市、县、镇(所)三级高效联动、扁平指挥。
同时,通过走访有关职能部门,发函推动处置,江门公安不断健全派出所与综治中心、社区警力与网格员衔接模式,依托“基层发令、部门执行”实现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
在江门市委政法委统筹下,市公安局与市信访局、市政数局成立平台对接试点工作专班,健全对各类风险要素的采集录入、线索研判、分流处置、闭环化解等工作机制,实现风险隐患双向流转、多部门协同处置。
沙仔尾派出所民警在调解室内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风险要素处置率达99.14%,全市6930多起非警务纠纷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处置。
深化群防群治,夯实治理底板
平安建设的问题集中在基层,平安建设的坚实力量扎根在基层。
近年来,江门公安推动派出所与镇(街)综治中心对接、警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一村一警”全覆盖,全市923名社区民警、1439名辅警全部以专兼职网格员身份进网入格,警网融合不断强化对矛盾纠纷的动态预警、前端处置,使警务室变成“网格里的110”。
“我们14名社区民警全部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并驻点下沉到26个村(社区),依靠人民调解委员会,搭建‘议事调解平台’,做到‘纠纷一线调,矛盾不上交’。”棠下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所充分依靠73个农村网格、5个社区网格、2个园区网格党组织,针对农村治安难点,将工厂和出租屋集中的三堡村、中心村、周郡村作为试点,建立“平安+智慧村(社区)”管理模式,切实将基层警务工作触角延伸至社会最末端。
“尽量把更多的人放到社区去,更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北门派出所所长黄怀忠告诉记者,为了让警力深入街区,派出所在每个社区网格至少配备一名警力,构建“一警一网格”模式,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微型派出所”,解决老城区管理面积大的问题。同时,北门派出所根据辖区特点,还发展了多支义警队伍,这张由警民共同编织的防控网,既织密了安全线,更筑牢了平安圈。
为此,江门市公安局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工作方针,广泛汇聚民间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发展物业、村居、校园、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救援组织以及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骑行之家等新业态领域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江门义警”3820余支、3.5万余人,推动构建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
走进新会区睦洲镇,无论是行走在乡镇街面、村中小道,还是漫步在阡陌田野之间、鱼塘边上,藏蓝色的身影和义警的“黄马甲”已成了当地老百姓习以为常的平安底色。
睦洲派出所民警、辅警和义警积极开展法制宣讲。受访者供图
江门市创建“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的创新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江门样板”。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体系、建强队伍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的目标,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一步,江门市公安局将持续推动警务工作中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和矛盾风险隐患全要素智慧治理、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根源治理,以新质公安战斗力护航江门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江政法 江公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