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为充分发挥青年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力量,探索非遗文创开发、传播推广的有效路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非遗正青春”青年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青年传承人、社会力量代表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非遗青年的实践与发展方向。
活动现场
青年作为传承和发展非遗的重要力量,既是非遗的守护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本场沙龙活动,省非遗馆邀请了15位青年非遗传承人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他们在非遗文创设计、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经验。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田园、“谢谢设计”品牌创始人谢瑞康等社会力量代表以及省市非遗中心代表以及多位来自非遗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领域的经典案例与经验分享。
活动现场
“当代年轻人与非遗的‘相向而行’,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红指出,新生代传承人、青年传播者、年轻爱好者正在成为非遗保护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力量。“遗产青年说”模式在提升青年人遗产认知性的同时,也对遗产的认知传播、产品营销能力建设、新媒体生计渠道开辟等方面,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
活动现场
“我们如何走近受众?我们如何走进生活?我们如何走得更远?这是非遗青年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认为,“00后”是伴随科技迅速发展和信息大爆发成长的一代,也是伴随消费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代。面对这群非遗消费的生力军,与现代生活深度结合的“泛文创”能帮助非遗更好地进入消费市场。她期待,美院设计力量与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展开合作,让创意带我们跑完“最后一公里”,触达非遗青春之地。
“做事业的人要有做产业的思维,做产业的人也要有做事业的情怀。”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胡锐韬介绍,《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自2016年发布以来,无论文化文物单位或是企业、工作室,都在积极探索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文创之路。他建议,社会各界应充分运用各类平台、特别是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更“潮”的方式让年轻人知道非遗、了解非遗和爱上非遗。
活动现场
“我们举办这场沙龙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发青年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省非遗馆馆长蓝海红表示,广东省非遗馆明年将陆续推出“非遗正青春”系列活动,期待通过更为多元的活动为社会各界打造思想碰撞的平台,共同为非遗的传承、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南方+记者 杨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