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已有近400人取得工程师资格互认

广东科技头条
+订阅

11月28日至29日,广东省科协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总结今年以来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并研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实科协主责主业的思路举措。

南方+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省科协深度推进国际及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做实粤港澳工程师资格互认和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已有10个专业实现互认落地,资格互认近400人;试点开展5个专业职称评价,完成200多名港澳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认定。

以科技创新力量为企业、产业赋能,是各地市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研讨班上,来自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地科协和省环境科学学会、暨南大学科协的代表发言,交流经验做法。

“我们邀请省市专家指导支持紫金茶产业发展,助力‘紫金蝉茶’跻身广东三大名茶,推动科普服务产业发展。”河源市紫金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黄远忠介绍,紫金探索“科普+‘三农’”模式,组织行业科技人员参与培训,采取专家讲课、现场技术指导等方法,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做大“三农”产业。

佛山市科协引进创新资源服务佛山陶瓷、纺织、家电、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产业科技含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季华实验室联合中国真空学会等单位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大湾区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交流与贸易平台。

2023年,广东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6.13%,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这其中,科普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茂名市科协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手抓”,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茂名市科协党组书记杨曦表示,将积极谋划新一年科协工作,切实强化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助力“百千万工程”。

广州实现市属高校科协组织全覆盖,推动广州实验室等新型科研事业单位、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等机关部门成立科协,推动市属国企、“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园区成立企业科协,现有企业科协360家,增幅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研讨班上,省科协党组书记成洪波作主题报告,党组成员分别作专题报告。成洪波表示,省科协将重点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托举、产业科技创新牵线搭桥、“百千万工程”科普赋能惠民、科技社团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强基固本“五大行动”,增强科协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南方+记者 钟哲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