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深惠协同发展区建设,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构建12条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土地资源,破解发展用地瓶颈;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典型镇村培育示范引领提升全区镇村发展能级,提升城乡生活品质;因地制宜布局发展现代都市型精品农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系列改革措施正成为惠阳区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招”。
从“聚焦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到“突出地域特色,推进镇村建设”,从“融深融湾,区域融合发展” 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集中资源要素到凝聚社会各界合力,形成的改革成果,为惠阳区镇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累的改革经验,为惠阳区“破局求变”扫清前行障碍,以改革为牵引,一幅“区”在拼、“镇”能量、“村”光好的图景在惠阳大地徐徐展开。
壮大县域经济
构建多极支撑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发展壮大,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惠阳区将县域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量身定制”了发展方向:破除“零敲碎打”的惯性思维,突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观念,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今年,惠阳区实施9类共31项改革举措,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临深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园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都与发展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有关。
惠阳区着力通过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构建一个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作为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推动产业链更新再造和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密码。
惠阳区新型储能企业科信聚力生产现场。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基础更扎实、动力更足、结构更稳的产业发展结构,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惠阳区正聚焦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入园集聚发展,1-10月新引进项目297宗,成功入列全国新型PCB产业十大集聚区,新型有机材料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为产业提供发展平台,惠阳区产业园区发展中心设立,下设三和、新圩、平潭、永湖4个主导产业园区管理工作专班,推进惠阳经济开发区与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整合优化,完善一园区“一特色定位、一管理机构、一国企公司、一融资方案”,引导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向省级开发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高质量发展。
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发展机遇,借势而上为发展添加“外部引擎”。
惠阳区划定了1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规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这一区域将成为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两大产业组团的发展首开区。目前正全力争取上升为省级以上的发展平台,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
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
如今首开区规划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总体概念规划取得初步成果,与龙岗、坪山、大亚湾等周边地区开展常态化互访交流,在合作共建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高端制造产业组团,以及推动深惠协同发展区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大亚湾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联动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内生动力”+“外部引擎”,外牵内推之下,惠阳区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今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惠阳区经济一路爬坡过坎、逆势前行,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曲线,前三季度GDP增长4.1%。
提升颜值内涵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建设美丽圩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是“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10月21日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
惠阳区用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缩小城乡差距打通堵点。
城市,锚定惠州城市副中心定位,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深圳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如今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动工建设,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等区域交通“主动脉”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拉伸城市框架。
惠阳中心城区俯瞰图。
镇街,立足本土特色的岭南客家文化和产业基础,优化提升“一镇一规划”,按照“1+4+7+9+N”标准逐一落位,建设一批邻里中心、未来社区,打造更多有记忆有温度的新型城乡公共空间。全区48个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全部动工,完成“三线”整治457公里。新圩镇跻身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永湖镇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秋长街道、良井镇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
村庄,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乡村建设、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完成“小披檐”改造5228栋、外立面改造3026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2.8%。获评惠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鹤山村获认定省“美丽庭院”村,新圩村、黄洞村、周田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此外,绿美建设也扎实推进中,惠阳区已完成裸露地复绿455.7亩、种植树苗22.2万株、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提升1.7万亩,新建森林乡村1个、绿美红色乡村1个、创建森林城镇1个。
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要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政策效果日益明显,镇村人居环境短板正加快补齐,惠阳区不断“改”出镇村环境新风貌。
惠阳区不断“改”出镇村环境新风貌。受访单位供图
加强要素保障
破解“钱地”来源难题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答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这些核心问题是关键。
11月27日召开的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提出,要抓住改革这个关键,有效激发活力动力价值,聚焦“人进城”“钱进县”“盘活土地”“放权赋能”等改革导向。
惠阳区通过改革创新,为区镇村发展开辟新空间。率先印发《惠州市惠阳区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引》,明确实施路径、实施步骤、责任分工、融资模式等10项内容。
今年3月,惠阳区“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现场提出以全区一盘棋思维,强化政策支撑,形成政策组合拳。让新圩镇、三和街道先行先试,形成一定经验后再推广至其他镇街。同时,以新圩、三和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进一步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存量挖潜、有序腾挪、拓展空间,以土地的统筹使用、高效利用,更好服务产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便民利民。
惠阳区新圩镇正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如今,惠阳区新圩镇、三和街道2个镇域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完成编制、获省批复,率先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其余镇街也均已完成实施方案初步成果。
其中,新圩镇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模式激活东方石场,引进圆通大湾区总部暨智慧供应链科创园项目,挂牌出让土地面积16.55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年税收9933万元,亩均税收达40万元/亩1年,成功推动昔日废弃矿山变成未来产业高地。
城乡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重要支撑。钱从哪里筹?
针对这一问题,惠阳区探索科技金融改革,组建规模20亿元、以支持科技创新为主的创投基金、科技型企业贷款补偿基金、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推动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产业园区也在完善融资方案,加快对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专项债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成片开发等一揽子投融资工具,谋划具体子项目的投融资实施方案。
向改革要动能,惠阳区探索以“输血”助力“造血”。在前不久召开的全会中提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辅导更多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争取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
做旺特色乡村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参观兰花基地、学到瓜果知识、体验稻谷收割,日前,“走进金秋全坑,体验丰收喜悦”亲子体验活动举行,这是三和街道全坑村强村公司——惠州市前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首个观光休闲农旅产品,是强村公司实体化运作的一次具体展现,也是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渠道的有益尝试。
为了培育广大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惠阳区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五环工作法”、积极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和组建强村公司、探索“国企+”模式推进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和折股量化、因地制宜布局发展花卉盆栽、林下经济、水产养殖等现代都市型精品农业、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等,积极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
如今惠阳区102个行政村已制定并印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在去年所有行政村实现“20万+”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实现35%以上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
“惠阳将军故里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助推周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60万元。
秋长街道周田村是“50万+”俱乐部成员之一。
漫步周田村,古老与活力在这里交叠,昔日“北伐名将”叶挺、“长征女杰”廖似光、“吉隆坡王”叶亚来等贤人志士写就传奇故事,如今干净整洁的路面、别有风味的美丽庭院、身着“新装”的古朴农房、风景优美的生态碧道成为惠阳秋长周田村乡村新景,还有一批大规模、新理念的文旅和研学培训项目也在建设之中。
近几年,周田村不断探索“党建+红色旅游+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发展之路,将家乡建设成红色教育乡村旅游村。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红色教学、红色研学,开发3条短中长精品教学线路,每年吸引游客近100万人次。现在,“惠阳将军故里之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助推周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60万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资”规范管理尤为重要。
惠阳区深化“三资”管理,创新实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五环工作法”,既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全面摸查资源资产-深入开展清产核资-推进问题合同整改-强化工作督导审查,审查发现超长期、低价格等问题合同2411份,整改问题合同2074份,通过整改合同、到期交易和盘活资源资产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3.92亿元。
富民富村,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也是重要一环。《惠阳区进一步优化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改革方案》《惠阳区保障农村宅基地用地合理刚需的工作指引(试行)》等文件的制定,将为探索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提供政策支撑。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享受改革红利,惠阳区“百千万工程”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惠阳已做好准备,日前召开的全会上,进一步部署安排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资源力量继续向“百千万工程”聚焦,借改革之力激发新动力,加快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短板,让区强、镇富、乡美,活力迸发的惠阳加快从“愿景图”变为“实景画”。
采写:南方+记者 蓝单 通讯员 陈丹娜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