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季11月,又一部引进片即将上映。这次选中的是许久未见的印度朋友新作《因果报应》。
该片在今年6月份已经是上了,时隔半年不到引进国内,确实挺及时。近几年印度的引进片,都是距今很多年的作品。比如2022年上映的印度电影《最初的梦想》是2019年的电影,更离谱的是去年上映的《误杀瞒天记》是2015年的电影,当时国内改编的《误杀》都已经出到第二部了,而这部原装正版的印度神片却姗姗来迟。
抢先观看过《因果报应》的观众,在豆瓣上给本片打出了8.7分的高分,可见这会是一部不错的影片。特别是它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这正中国内观众的偏好。
部分观众猜测,在当前电影院片荒之际,引进片在尺度和国别上,范围是越来越广。看过《因果报应》的观众都有同感,这是部尺度非常大的电影。这种类型的印度电影,国内其实较少引进,一改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印象。《因果报应》具体的影评,正點君明天会给大家点评,今天则是给大家捋一捋印度电影和中国观众的结缘。
中印虽然是邻国,但很长时间,国人对印度电影都不算熟悉。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因为奖项的光芒,被国人熟知,很多人因此进入了印度电影的大门。不过本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代表作《猜火车》)是个英国人。
真正让国人在片单里安排进印度电影的,全源于这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该片首先是在2010年的网上大火,隔年引进了我国。
这部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剖析印度教育制度弊端的电影,成为了国内观众的最强嘴替。豆瓣9.2分的评分可见国内观众是多喜欢这部电影。同时,《三傻》还给了当时国内电影人一个问题:两国都能有价值观共振的电影,为何不能由我们中国人拍呢?
根据灯塔的数据,当年本片获得了1400多万的票房。票房不算高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已在网上看过。印度电影的票房价值尚未挖掘,但有人渐渐意识到印度电影的口碑潜力。
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走红,国人认识了何为宝莱坞之余,还认识了主角阿米尔·汗。这位印度国宝级演员,未来将会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大卖的关键人物。2015年,《我的个神啊》在内地上映,票房1.18亿,比几年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进步了不少。
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国电影市场消费力增强,其次是《我的个神啊》在国内上映时间离印度首映差距只有半年不到。
真正让业界看到印度电影票房威力的电影,还得数2017年引进的《摔跤吧!爸爸》它真正做到了让整个业界震惊。
没想到吧,这部电影是中国批片(买断片)里票房最高的。2017年上映时,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电影院排片也没给多少。
但神奇的是,它打破了所有的市场规则。其他的电影是票房逐日减少,但《摔跤吧!爸爸》是一路走高。电影上映第二个周末,票房却翻了三倍,最终获得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片商直接赚翻。
冯小刚当年点赞叫好的微博
想必很多人还记得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感动,朴素的情感,直抒胸臆的主题,却如同催泪剂般让我们有所共鸣地泪流满面。
随后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和《起跑线》都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这些电影共同点是在于,他们探讨的如教育、性别、阶层等问题。
近几年引进的印度电影,大概率是疫情前就买好的,但是碰上疫情和某些原因,迟迟没能上映。去年依序上映,多少有点清库存的意思。
时效性缺乏,排片不足,也没有多少前期宣传,在当时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当然沦为炮灰。宣发不足、同期影片强势、影片质量平庸还有题材的司空见惯,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印度电影也慢慢在国内基本沦为不太卖钱的电影。
《因果报应》在2024年末引进,多少担任起重新唤起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观影兴趣的重任。
中印作为两个电影大国,有太多互相值得学习的地方了。
近年来,印度电影院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官方权威资料,印度工商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媒体娱乐市场预计从2022年的28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1000亿美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电影娱乐作为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其占比也在逐年上升。
印度电影市场可以说是疫情后,全球恢复得最好的一个。去年,印度是全球唯一一个票房超过 2019年历史高点的电影市场,全球市场份额有所提升。据学者估计2024年印度电影院市场规模将达到新的高点。
数 据 来 源: ORMAX MEDIA。图表制作者为学者支菲娜、寸晓涵
论艺术性,印度电影暂时还比不上中国。但就传播能力来说,印度电影的文化输出则是相当让人佩服。
在好莱坞也面临颓势的当下,宝莱坞却能够逆流而上,确实背后有太多值得观察学习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胸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