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妈妈”“AI自习室”“彩虹村爱在南北聊天室”专业心理辅导……
在广州南沙区港湾街道,南北台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沈岱如向到访客人介绍通过“暖南合伙人”机制,打造基层多元服务平台的鲜活案例。
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共享空间,敞亮的环境、翻新的装潢让人耳目一新。这是暖南合伙人“有一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新设计,曾经的水泥地如今成为长者茶话会、座谈会、合唱团演练等社区活动场所,甚至有居民在这里求婚。
通过以“空间换服务”,社区吸纳了广州妙韵乐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为合伙人,由社区提供共享空间开展公益性古筝课堂,并商定在社区招募到的学生所获得的学费按个人的8%反哺社区慈善基金,目前还为社区提供价值800元的公益课堂。
合伙意味着共同承担,各有担当。南北台社区是南沙最早探索这一机制的基层党组织之一,自2016年起,提出“南北无界 共建同享”党建工作品牌,通过其中的“幸福有方”,挖掘一批党员先锋、社区能人,鼓励他们在社区成立“能人”工作室。
为了适应新时代基层组织的治理要求,促进自我造血,近年社区开始探索“幸福有方2.0”,即“暖南合伙人”机制,以“公益+低偿+市场”的形式,激发社区“能人”“企业、社会组织”转为“暖南合伙人”。
登上南虹路“彩虹梯”,走过“时光墙”,“暖南合伙人”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不仅打造了网红打卡点,还以收益反哺、资金注入、义卖筹资等方式,提高社区发展治理自我造血能力。
“这里的房子依山而建,大家出行都靠走楼梯,当时为了让长者们上下楼梯方便看清梯级,所以我们选择在楼梯立面进行彩绘,现在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社交平台挺火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沈岱如说。
越来越多“暖南合伙人”加入到南北台社区,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吸纳张倩秋、万丽珍、范红红等一批健康学、心理学专业人士成为合伙人,为居民开展“家长正念”“亲子阅读会”“儿童游戏辅导”“家长读书会”“心理营养”读书会等活动,开展定制化、多元化的青少年服务和妇女服务。
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机制,自然有“凤”来仪。
为吸纳辖区企业、志愿服务团体、专业人才为“暖南合伙人”,下一步,南北台社区党总支部将集中统筹,聚焦居民生活的重点和难点,聚合“暖南合伙人”的服务资源,建立“需求库”与“供给库”,推行“合伙人菜单式”服务,实现居民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精准对接。
南方+记者 吴冠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