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做强主导产业,擦亮“竹子之乡”名片

南方+

今年以来,广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头号力度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1月—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4.9%、6.3%。

广宁县城全景。  南方拍客 江先梅 供图

广宁县聚焦“广宁所有、广宁所优”培育县域经济,四个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肇庆配送分中心,推动油茶、生猪、肉鸽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茶油年产2000吨、生猪年出栏50万头、肉鸽年出栏2000万羽。扩大竹笋、番薯等特色产业规模,特色食品加工业加速发展,“广东名小吃”广宁云吞年产值达20亿元;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总投资50亿元的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列入“10+2”省级水经济试点,翡翠湾温泉度假区(一期)运营开放,古水镇蒙坑村麦客精品民宿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5年8月建成运营,广宁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共引进绿色能源项目20个、总投资255亿元,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投资20亿元,预计明年首台机组试运行;再生新材料产业成效凸显,引进东莞国立科技公司推动华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金盟保密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前三季度实现工业产值增长16%。

依托108万亩竹林等丰富资源,广宁抢抓“以竹代塑”机遇大力发展竹产业,厚植绿美底色。当前,竹产业“三区一基地”建设初步成型,引进总投资3.95亿元、年处理竹片5万吨的楹鼎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推动占地1000亩的竹子传统加工集聚区建设,完成竹林收储20万亩,总投资约23亿元的科密科创零碳产业园建设项目拟打造多功能综合体产业园,建立示范基地与广州天河区共建推广“吊丝丹”笋竹种植产业,前三季度竹产业产值27亿元。农文旅体加快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古水河徒步、竹海骑行等文体活动,前三季度全县接待游客3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

广宁县以典型培育为牵引,深入推进“连片连线风貌提升”“国省县道沿线整治”等五大攻坚行动,连点成线、整体辐射格局加快形成。广宁县持续做好清拆整治“减法”和风貌提升“加法”,今年以来党员干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4万多人次,发动群众完成“三清三拆”4700间、农房微改造3727间,拆除国省县道沿线“六乱”600多宗,镇村风貌稳步改善。

广宁县全力推进典型镇村建设,统筹7.26亿元投入镇村建设,2023年省典型镇古水镇建成省级美丽圩镇建设示范样板,8个省典型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横山、宾亨、江屯3个2024年省推荐培育典型镇、25条省推荐培育典型村建设基本完成,并自加压力培育25条县级典型村。以点带面建设“红之源”“绿之韵”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4个镇(街)和23个村。安排1980万元产业奖励资金举办典型村成果交流擂台赛,26个参赛村同台竞技,掀起“加压奋进、比学赶超”建设热潮。

广宁县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67个项目总投资191亿元,推动未来县城主体—绥江生态新城开篇布局。近两年来统筹23亿元投向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肇明高速(广宁段)建设年底可实现功能性通车,总投资约7.1亿元的G355线国道改线工程全线开工,广宁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扩容改造项目建成试运行。

广宁围绕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大力实施财政资金“补改投”试点,探索“村集体+公司+农户”“国企+村职业经理人”等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2300万元,预计今年全县17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稳步实施政府储备用地和集体经济组织留(自)用地过渡性开发项目试点,有效激活500多亩低效闲置土地。

广宁县加快实施“碧水—竹海—文旅”EOD项目,获得农发行广东分行30亿元贷款授信,成为全省首个正式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EOD项目。大力推广罗锅口村全国首例资源驿站生活污水处理EOD模式,33座驿站建设有序推进。积极融入碳普惠交易市场,建立“村委会+农户+运营平台”利益联结机制,广宁14.6万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竞价交易额创全省近两年新高。

南方+记者 施亮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