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胃”您守护 无“幽”无虑

三水中医院
+订阅

您是不是时常感到胃痛、不消化、反酸、烧心、腹胀、嗝气?您是不是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见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诊断后惊慌失措?您是不是听过“幽门螺杆菌是胃癌高危因素?您是不是害怕“一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一家人都会被感染?”不怕不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幽门螺杆菌,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呢。

1.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型上皮的致病菌,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所以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

2.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多数感染者无症状和并发症,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亦即幽门螺杆菌胃炎,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

3.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口——口传播:如不用公筷进餐,在外面聚餐形成交叉感染,碗筷清洗不当等。

粪——口传播:粪便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污染了水源或者食物,厕后洗手很关键。

母婴传播:不清洁的母乳,口对口喂食,咀嚼后喂食等均存在感染风险。

医源性传播:侵入性检查如胃镜、喉镜、牙科等治疗用具消毒不当。

4.怎么检测幽门螺旋杄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型上皮的致病菌,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如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所以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

5.发现幽门螺杆菌后怎么办?

并非感染幽门螺杆菌均会导致胃癌,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中,胃癌的发生率比未感染者高。虽然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成胃癌,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仍然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当家庭里有人感染上幽门螺杆菌时,一定要实行分餐,并去医院就诊。

6.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1. 饭前/便后洗手,着重清理指尖缝隙等,不给细菌机会。

2. 注意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易在牙垢和龋齿上生长繁殖,餐后刷牙/餐后漱口。

3. 牙具定期换,两个月更换牙刷,定期消毒杯洗具。

4. 使用公筷,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分餐。

5. 禁止口对口喂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6.食物要经过高温,hp不耐热,水烧开喝,肉做熟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