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新的潮州

南方+

清澈的韩江水穿城而过,一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蝶变曲”在潮州大地奏响。

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基础、城市出入口及城乡风貌迅速“蝶变”、农村基础设施连连“上新”……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同题作答”之下,潮州县镇村一片欣欣向荣。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当前,潮州正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赶超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举全市之力集中攻坚、提升优化,加力提速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系列新变化也展现在人们面前:城乡“变”出整洁有序新风貌,产业涌现动能十足新业态,改革“试”出创新发展新动力,社会各界出钱出力点燃新活力,党员干部奋战前线汇聚新干劲……一个全新的潮州,展现在我们面前。

新风貌:人居环境提颜 进“门”见绿见美

从饶平县钱东高速口下高速,修剪整齐、热情绽放的三角梅映入眼帘。继续前行,“潮派”设计的房屋外立面、宽敞整齐的街道、微地形绿化景观等风景连点成线,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潮州自我加压、大力实施建设好广东“东大门”提升工程的其中一个点位。今年以来,聚焦由闽入粤的2条高铁、2条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11条地方道路等20条门户路段,潮州接连完成房屋外立面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撂荒地整治、绿美提升等工作。如今,531公里沿线风貌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入粤客人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不一样的广东。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沿线干道美起来,乡镇也同步“靓”起来。11月中旬,随着最后一件展品摆放完成,潮安区金石镇美丽圩镇客厅已具备开放条件。曾经的百货大楼被打造成集历史文化展示、风貌展现、文化体验和会客交流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成为该镇的“门面担当”。在湘桥区官塘镇美丽圩镇入口,一座铜牛雕像傲然屹立,与周围错落有致的绿化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标识,成为“世界美食之都”的一张“新名片”。目前,潮州全市23个美丽圩镇完成“七个一”建设,共建成美丽入口通道45个、美丽示范主街60条。

镇村联动,呈万千气象。走进饶平柘林镇柘北村,宽阔平整的道路将村庄和风吹岭省级绿美示范点串点成线,曾经的荒坡变成了公园,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走进万峰林场望京坪村,一面面五彩斑斓的创意墙绘点亮这座山里的小村。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得益于潮州深入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三大革命”、“三线”整治等“三个三”集中攻坚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三拆”等超99万平方米,整治“两违”293万平方米,整治“三线”超5000公里,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1.48万户。

一抹抹“别出心裁的绿”让乡村美出风格。在饶平县联饶镇,荔枝古树公园吸引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在潮安区文祠镇中社村,村民使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规模种植橄榄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如今,全市11个“潮味”果树绿化示范点已经建成,近期新种的1.28万株果树将在明年迎来收获。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潮州还执“绿”之笔,打造林城互融的绿美生态样板。通过实施花园城市三年行动,统筹资金2.51亿元投入县镇村绿化美化,种植木荷、枫香等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273万株,乡村绿化工作完成年度计划的188%,率先完成林分优化年度任务6.7万亩。

新业态:乡村酒店、现代民宿“留客在潮”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潮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潮安区“工业强区”、饶平县“临港新城”、湘桥区“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定位,加快建设1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同时,扶持发展庵埠食品、古巷智能卫浴、汫洲预制菜等镇级特色产业园。

走进饶平县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一期项目,32口育苗池整齐排列,一条条花鲈鱼苗在池中游来游去,再过一周时间,这些鱼苗就可达到出售标准。

这些小小的鱼苗正是饶平县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成果之一。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这里已成功培育出花鲈鱼苗近3000万尾,效益达到2100万元。

“每一条花鲈鱼苗亲本都有一个芯片,相当于鱼的身份证,可以记录生长信息、追踪长势、随时监测状态。”万佳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镇雄介绍,立足全省最适合发展海水育苗地区之一的优势,万佳水产于2022年开始尝试花鲈鱼苗培育业务,并投资建设了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不仅如此,公司还利用花鲈鱼苗培育空档期,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不同鱼类产卵特性,培育了海鮸鱼、马面鲀、石斑鱼等鱼苗,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代海洋牧场初见成效是潮州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的实践之一。今年以来,潮州持续擦亮“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成功举办第二届智能卫浴博览会、潮食会,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年接收600万吨LNG的华瀛接收站正式投产,总投资84亿元的大唐电厂5—6号机组项目动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全面建成。

与此同时,潮州各地农文旅融合发展也有了新探索

在凤凰天池欣赏一场云上日出,成为不少青年人的旅游新选择。正值周末,汕头的林女士一家来到凤凰山上露营,看完日出之后先到棋盘生态园品正宗的单丛茶,再到先烈路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菜。

近年来,潮州紧抓凤凰山片区入选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契机,以茶为本,茶旅融合,探索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聚集、多模式创新的凤凰茶谷示范带。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趁着秋高气爽,在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的“别有洞天”民宿内,不少游客品茗赏花,享受和美乡村风景。像这样的休闲农场,社光村内还有不少。社光村党总支书记陈金中介绍,通过“文艺+乡村+旅游”的方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该村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

在秋日暖阳照射下,饶平县浮山镇连片晾晒的柿饼成为热门的“打卡点”。在日前举行的农村创业青年集市上,一柿饼作坊老板3天卖出近万元的柿饼。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以乡村游、民宿酒店、农家乐等为主题的新业态,正成为潮州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饶平县北部山区的上饶镇永善村依山傍水,村内传统民居与土楼、古榕树形成天然的风景。该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根据游客流量和分布情况规划公厕和停车场,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玩环境。

目光投至潮安区归湖镇碗窑村。蜿蜒的小溪边,一座座休闲凉亭配套了风扇和插座等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儿童游乐设施、公厕、停车场也一应俱全。在做优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碗窑村还坚持以文赋旅,系统挖掘整理畲族文化资源,打造畲族文化馆,擦亮“畲族发源地”金字招牌。

新动力:以改革为发展提效能、优环境

每天清晨,潮安区金石镇上官路村的长者食堂里,有不少结束晨练的老人花一两元就能吃一顿早餐。每月初,饶平县各村的“党群共建积分超市”总是人头攒动,村民使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分“购买”不少日常生活用品。

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就是要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潮州将统筹推进城乡融合作为重要任务,让改革为发展提效能、优环境、解难题。

夜幕降临,饶平县凤江广场两岸流光溢彩。目之所及,城市综合体、滨江走廊、城市会客厅在灯光的穿引下连成一片,广场上,英歌舞、潮剧等惠民演出吸引群众驻足观赏。

抢抓入选全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契机,饶平县以贯穿县城区的黄冈河为中轴线,分南北片区规划建设现代化凤江新城,同时推动17个镇街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以改革释放发展效能的例子还有很多。潮安区在50天内完成“房地一体”登记发证68389宗;潮安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进展顺利,实现“零的突破”;潮州成立市县两级水务集团,获得银行授信1.33亿元,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入选全省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整合优质国有资产超310亿元,为财政创造收入20.61亿元。

潮州还以改革之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日前,湘桥万洋众创城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在潮州举行,该项目将依托“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等城市名片,打造“前店后厂”的时尚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还设立全省首个“百千万工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实施“落地即开工”“降成本”等行动,解决20家“有数有税”企业用地需求927亩,工业地价最多下降八成,用气价格处于全省最低梯队,市场主体数量超过24万。

以改革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潮州结束了20年来燃气管网“经营主体多、安全投入少、应急救援弱”的被动局面,实现全市燃气“一张网”。为群众解决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超1.5万宗,经验做法在全省作为典型推广。

新活力: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超700个

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在潮州,企业家捐资建设惠民工程、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清脏治乱行动、市民群众自发扮靓村庄的场景随处可见。

潮州大桥下,推土机、挖掘机来回作业,一幢幢颇具特色的建筑主体已有了雏形。这是由三环集团董事长张万镇投资4亿元建设的潮州公园项目,将打造成为融文化、旅游、休闲、运动、娱乐、科普、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园区,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计划明年完成建设交付使用。

在潮安区,枫溪镇枫榴公路长美段拓宽美化工程正加速推进。“短短三天就捐资600多万元,已经超前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捐款了。”潮安区枫溪镇长美二村村干部邱梓泽介绍,得知修路,不少当地热心人士和企业纷纷捐资助力。

据统计,潮州全市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715个,实际参与金额近10亿元。

潮州还多渠道发动群众投入到清脏治乱、绿化美化等行动中。

“作为村民,能用自己的双手把村里装扮一新,我很开心。”万峰林场望京坪村工匠蓝泽坚在村干部的指导下引导村民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从刷墙、角落修补到全面搞提升,我们都是自己动手,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蓝泽坚乐呵呵地说。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在湘桥区桥东街道社光村样板路上,家家户户门前摆放修剪整齐的盆栽绿植,不少村民大门边都挂着“卫生文明户”的红牌子。“这些是我们村的典范户,不仅积极配合村里工作,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整个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陈金中介绍,今年初,村里的“星级文明户创评”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更好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动力。不仅如此,社光村还将“美丽庭院”纳入“星级文明户”评定标准,发动村里的妇女群众自觉净化、绿化、美化自家庭院,在房前屋后植绿护绿,打造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在这些努力下,社光村荣获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称号。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饶平县柘北村柘北文化广场上,几棵柘树茁壮挺拔。柘北村党支部书记吴映锐介绍,这是乡亲们为绿美饶平生态建设捐赠的。“我们从捐赠的柘树中挑了3棵最大的种在这里,其他柘树主要种在镇风塔往上两侧路边山腰处。”吴映锐说,村里还动员乡亲和企业捐赠超600万元参与村的古戏台、海利广场建设。

在潮州,不少农村以祠堂为连接点汇集物力财力,助力乡村建设。潮安区金石镇上官路村、陈厝巷村,饶平县东官村等村落以集资修缮祠堂为契机带动周边环境提升。潮安区枫溪镇槐山岗学校投入使用之前,学校门前的“临时芳名榜”还在持续更新……

新干劲:党员干部敢担当者予以提拔

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是一道必须全市“同题作答”的发展题目。潮州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大抓基层,也必须自上而下地“一竿子插到底”。因此,潮州下“实功夫”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奋战前线、建设家乡的新干劲。

南方+记者陈柔燕 摄  南方+ 陈柔燕 拍摄

镇(街)党(工)委书记现场演示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点评,现场协调解决镇(街)一级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问题难题。这是潮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的一幕。

自今年2月6日以来,潮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将镇街书记汇报“百千万工程”工作列入常规议题,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一竿子插到底”解决实际问题,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精准靶向和方法路径。目前,不少镇街亮相完毕,不少问题也得以推动解决。

除此之外,潮州坚持市县指挥调度到镇村,建立“每周二‘百千万工程’推进日”,由每位市领导挂钩1到2个镇并直插到村。

在潮安区金石镇廖厝村和赖厝村交界处,一块“三不管”的撂荒地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违建拆除并进行绿化提升,成为一处休闲小公园。在潮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金石镇多方协调,征求两村的意见后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整治,让困扰两村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今年以来,潮州27位市领导全覆盖开展镇村督导712次,为基层解决349个难题。

除此之外,潮州还对成绩好的乡镇进行资金奖励,对成绩落后的镇村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进一步将压力转化为实干动力。

10月22日,潮州市委高规格召开“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工作推进会,会议不仅以视频形式开到镇村一级,还把各镇(街)党委书记和部分村的党支部书记请到现场,既分享典型镇村培育过程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又剖析落后镇村发展问题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把工作开展情况与干部任免挂钩,提拔48名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调整14名镇街书记,全面树立奖惩鲜明导向,激励引导更多“勇将”“闯将”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中。

在此激励下,全市党员干部以“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抓紧每一天、每一周,抓实每一环节、每一角落。

每逢周末,湘桥区的党员干部便分赴各村居的大街小巷,他们有的手持清洁工具清理杂草垃圾,有的身穿小马甲开展创文创卫宣传。提起湘桥区“周末环境卫生大整治”这一品牌行动,凤新街道竹围村村民连连点赞:“每个周末都能看到他们,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饶平县东山镇湖岭村建立“村支书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两委’干部包片抓、驻村干部协助抓”的长效机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构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围绕日常人居环境整治、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等发挥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陈柔燕

编辑 宋芾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