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科技企业评价体系?| 广东中行科技金融一线调研④

289财经热点
+订阅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首位。随后,多个部委联合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在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技金融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答题、首答题。

然而,对于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征,与银行追求低风险、确定性的偏好天然存在错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也与银行原有能力相错配。如何构建针对科技企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推动风险体系从传统模式向适应科技创新模式的转变,是不少商业银行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特”上做文章、在“专”上下功夫,重塑科技金融评价体系、重构科技金融服务队伍,以科技服务科技、以创新服务创新,谱写科技金融的广东中行答卷。

在惠州中行的金融支持下,宇新新材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宇新新材供图

在惠州中行的金融支持下,宇新新材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宇新新材供图

01

重塑科技金融评价体系

今年,广东肇庆实现本土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广东金晟新能源公司(下称“金晟新能”)成为肇庆第一家独角兽企业。金晟新能是肇庆市高新技术型企业,公司通过对退役锂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打造锂电池的产业闭环。

2021年基于对该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研判,中行肇庆分行为其发放了3年期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首次合作就为金晟新能日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022年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金晟新能拟投资废旧锂电池资源回收再利用项目。中行肇庆分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迅速行动,通过科技金融试点授信业务模式,为该公司新增核定了50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2023年金晟新能发展态势更为强劲,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流动资金需求亦显著增加。中行肇庆分行再次提高贷款额度至1.5亿元,进一步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发展。

短短三年,贷款额度由1000万增长至1.5亿元,中行肇庆分行见证了肇庆唯一独角兽企业的快速成长。而其背后是中行广东省分行不断创新对科技企业的评价体系。

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波动”,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往往“重盈收、重担保、重抵押”,重塑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必须解答的问题。

中行广东省分行基于对科创企业特点的深刻掌握,从“看过去”转向“看未来”,以发展的眼光,去预判企业未来的发展。面对科创企业发展潜力未能完全体现在报表上,该行创新理念,从“看财务报表”转向“看团队产品”,在信贷审查中始终坚持深入“了解客户、了解业务”,重点关注企业技术领先性等“软信息”,并结合科创企业的特点,在信贷投放上从“看抵押担保”转向“看经营现金流”,围绕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行为,以信用、类信用等方式解决科技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

服务金晟新能的科技金融试点模式就是针对科技企业服务的“特别一招”。这一模式针对中等规模授信需求的科技型企业,建立流程高效、专岗服务的审批绿色通道,近年来已成为中国银行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科技金融特色业务。截至9月末,通过该行试点模式审批的科技型企业已超650户,批复金额超100亿元。

创新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中行还以科技服务科技。2023年3月,中国银行与科技部合作,以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指标体系为基础,融合商业银行信用分析方法与投资银行价值分析视角,将机器学习技术和专家经验相结合,开发了“创新积分贷”,实现对科技型企业的量化评价。

据悉,“创新积分贷”自2023年1月正式投产上线,目前累计应用客户数已超4300户。中国银行总行还将进一步推进“创新积分贷”优化升级,丰富数据维度,提升产品服务精度,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授信支持。

02

构建科技金融专业服务队伍

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本届航展专门设立低空经济馆,全方位展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及应用场景,人们对“低空经济”的想象和期冀,变得更为具象。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瞄准新产业、服务新需求,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关注核心技术升级突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针对科创企业研发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持续优化产品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堵点”。

珠海航宇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成电路行业中设计子行业的佼佼者。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精尖科技领域的研发型企业,航宇微科技目前在宇航电子、人工智能芯片、卫星大数据等尖端科技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研发,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为航宇微科技提供授信4000万元,并计划未来为其增额,助力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空经济产业目前正处于孕育萌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同时具有技术颠覆性、发展路径不确定性等显著风险特征。对此,该行积极对接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科技型企业清单,创新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推出个性化、定制化专属授信产品,为科技属性强、创新能力优、发展前景好的各类型科创企业持续提供金融支持。

低空经济是中国银行服务产业创新的生动注脚。及时给予科创企业最专业、最快速的科技金融服务背后是中行广东省分行拥有一支科技金融的专业“特种兵”队伍。

“中行广东省分行非常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专业能力。”中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不断扩大专业服务人员队伍配置,目前已实现对公客户经理超3500人。

深刻理解科技型企业的特殊需求,中行广东省分行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目前,该行已经搭建“省行—一级科技金融中心—二级科技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旗舰型网点”五层服务渠道。其中两级科技金融中心覆盖广州、佛山、东莞等主要科技企业聚集地;30家科技支行覆盖广东14个地市、广州6区,覆盖省内主要的国家级高新区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此外,全省范围内设立168家对公旗舰型网点,作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分支力量进一步完善该行整体服务渠道。

“科技金融网点设立于市场一线,作为直接对客交流的平台,其能够及时传达政府相关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协助企业申请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确保政策有效落地。”中行佛山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专营机构专注于服务科技型企业,拥有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信贷、投资、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通过精准把握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成长周期,科技支行能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从设立第一家科技支行开始,中行广东省分行就坚持为科技支行配置客户准入、专项产品、专家评审、专属提案、专人审批、专项规模、风险定价、不良容忍“8个单独机制”,在业务流程上,科技支行申报的业务实施“端对端”流程,由营销端与审批端直接对接,提升对客服务时效。

据悉,在“省行—一级科技金融中心—二级科技金融中心—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旗舰型网点”五层服务渠道的推动下,中行广东省分行科技金融服务团队可以深耕科技金融业务场景,做到以“放大镜”的方式来学习重点科技行业及细分领域,以“显微镜”的方式来透视研究行业内科技企业,以“望远镜”的方式来深入学习科技企业所在的产业链,形成专业、专注的科技金融服务团队,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贡献更多中行力量。

数据显示,中行广东省分行科技金融特色网点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160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超1700家。

案例

专业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加速度”

惠州宇新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宇新新材”)坐落于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是我国七大石化产业聚集区之一。企业主营新材料及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销售,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宇新新材在化工行业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在新材料和功能化学品领域的产业布局也已全面启动。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在各装置的工艺技术中均融入了自主创新成分,并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绿色低碳工艺技术,优化节能降耗措施,使得每套生产装置的工艺技术、操作水平、能耗水平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自2022年与企业建立授信合作以来,惠州中行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以专业、精细的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大幅缩短审批时间;申请优惠的贷款利率和灵活的还款方式,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以主动担当作为加深客户信任,与企业和集团建立了紧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10月末,惠州中行累计为宇新新材的重点建设项目专项投放贷款5.6亿元,充分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惠州中行的金融支持下,宇新新材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以强有力的“金融引擎”助力该科技企业的战略转型,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文:陈颖 黄爱弟

设计:钟浩明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