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为实体企业注入资金“活水”丨商业案例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人们每天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都需要产业链企业层层接力来支撑。举例来说,一部iPhone发布后,就需要经销商向上游采购,再向下游发货。每到新品发布季,资金的需求量都陡然上升。

恒沙作为苹果手机的经销商,就会遇到此类资金挑战。今年,凭借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订货贷”服务,恒沙在订货阶段就获得近15亿元融资,提前锁定货源,达到了传统供应链金融工具无法实现的资金与需求匹配。

在恒沙以外,天音控股、荣耀、TCL集团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都在使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产品,来为自身和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创新正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为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近日,京东科技举办2024供应链金融科技消费产业大会,发布和升级了供货贷、货押贷、订货贷、京保贝等产品,全面拓宽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场景和能力。

2024供应链金融科技消费产业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2024供应链金融科技消费产业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供应链金融在消费企业“落地生根”

供应链金融会利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构建与上下游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提供融资支持。可以说,供应链金融正是典型的以数据要素驱动,构建消费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手段。

供应链金融对消费产业的扶持,从几个简单数据可见一斑。在京东11.11,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为25万客户提供了530亿元融资额度,帮助客户节约融资成本累计超过5000万元。

如果放眼过去1年,其采购融资服务则帮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医药健康等行业客户提升融资额12倍,拉动消费商家交易额提升3倍;“京保贝”产品还为京东上游一二级能效家电的140家供应商提供服务,融资放款23.69亿元。

供应链企业彼此链接,数据互为印证。如果利用好这些数据,供应链金融服务就能突破各种“单点”,开拓新形态,拓展到更多场景和环节。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这种特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1年前,提出“四个一体化”战略,即游+下游、内场+外场、科技+金融、B端+C端。本次大会上,许多产业客户也来到现场,讲述他们使用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践经验。

TCL集团作为核心企业,其电视、空调等原材料上游供应商就使用“供货贷”服务;其下游的近百家空调经销商则使用采购融资方案,围绕TCL集团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

紫光数码在2021年开始使用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凭借在京东上的采购和销售等数据,可在分钟内完成资金回笼。2024年,紫光数码与京保贝的合作规模,预计将同比增长100%。

荣耀则“采购融资”产品服务经销商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一/二/三级经销商超过200家,其门店则提供消费分期业务。目前,在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支持下,荣耀已经构建出线上+线下、自营+外部、B端+C端的全场景穿透式金融服务体系。

“三大支点”继续深扎产业需求

立足于“四个一体化”战略方向,结合消费产业新趋势,今年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出“三大支点”,即拓展新场景、新产品和新服务。

首先是拓展新的场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服务范围,从3C、ICT、家电等拓展到农副食品、酒、饮料等快消行业,以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珠宝首饰、连锁酒店等细分场景。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陆续成为服务重点。

其次是拓展新的产品。针对供应链不同环节需求,持续推出更多金融产品:生产环节针对上游企业的信用流转、保理融资、银票秒贴等金融产品;商品流通环节针对核心企业的融资租赁产品;分销、物流、服务环节针对下游企业的“货押贷”“订货贷”。这两个产品,可帮助客户最快两周就实现第一次融资,不挪仓、不搬货,原仓即可融资。

此外,在本次大会上还发布了“京保贝直保理”模式、“供货贷”等新型融资工具。

第三是拓展新的服务。今年新推出的“企业金库”,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实现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与企业用款需求相打通。

供应链金融仍需持续创新

供应链金融对消费产业的推动作用,在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在大会上就表示,自2017年国办发80号文正式提出之后,一直到今天,在各行各业的共同推动和政府倡导下,供应链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政策环境优化,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为产业新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技术进步驱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了风险。三是市场需求增长,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场景不断涌现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紫光数码集团高级副总裁刘石柱在分享中提到,由于规模小、风险大等因素,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它们往往需要有核心企业为其作信用背书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近几年,以京东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的头部金融科技机构赋能众多中小微企业,无需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采用无接触、无面对的方式进行授信,改变了原有纯银行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业态,也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资金破局,焕发活力。”

宋华表示:“只有立足在产业链上的实际需求,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并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的框架下运行,供应链金融才能真正连接实体产业与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方的共生共融与新质发展。”

可以说,相比庞大的实体产业规模,很多供应链金融需求还有待满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覆盖更多产业伙伴,长久助力消费产业的发展。

撰文:黄晓韵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