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法带来话语权失衡?高校学者:应从多维度规范算法权力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近日,新时代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东莞市松山湖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60余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及学术期刊代表齐聚现场,围绕新时代促进社会公平理论与实践展开学术研讨。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与会专家认为,只有将公平正义的理念贯穿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如今,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仍面临诸多待讨论议题,例如怎样从多元中寻找共识、如何应对算法带来的话语权分配不公。

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九位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主旨报告发言,围绕“何以在多元中寻求公平正义共识”“民主与正义之间的价值共识”等议题进行分享。会议还设置了三个平行分论坛环节。

“智媒时代的话语权是在人工智能与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权力形式。”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马忠说,在“算法主导”和“技术赋权”的双重作用下,结构权力、关系权力、资源权力、认知权力和创新权力都发生了转移,“算法黑箱、算法偏见”的存在使话语权分配正义遭受挑战。他认为,应从技术、伦理、政策、教育等维度规范算法权力,从而实现话语权分配的正义导向。

“公平正义是多元的。由于文化传统、知识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人们看待公平正义的标准不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颜利认为,在多元化的公平正义中寻求共识,底线是形成共识后转化为社会制度再上升为法律以维护当下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岩看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义与平等并非“平均”,更多的是一种机会的均等、程序的公正、结果的公平。正义与平等要实现不是单纯意义上道德追问或是价值追问问题,而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志刚则将分享的重点放在“文明平等”。他认为,文明平等是对文明差异性、独特性的尊重,它体现在每一种文明对人类的贡献都是等值的、不可替代的,更体现在促进交流互鉴,应对未来挑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上。只有坚持文明平等,才能促进文明的共同进步。

本次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公平正义研究分会、广东医科大学共同主办,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深入挖掘社会公平正义理论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深化对公平正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知、学术理解和实践探索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王丽君

编辑 钟展锋 张会玲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