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百千万”,深圳各区做了啥?

南方+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这为我们进一步抓好“百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深圳各区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努力为全省、全市“百千万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百千万”,深圳各区做了啥?快来为这些做法点赞吧!(可多选) 福田:勇担创先使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罗湖:立足“三力三区”,推动“百千万工程”提档加速 盐田:因地制宜打造“反向飞地”发展模式 南山:跑好“内外兼修”的发展接力 宝安:强区、共振、协同 龙华:深耕城中村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坪山:提速“百千万”,锻造向“新”力 光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大鹏:“1+3+4+N”聚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 深汕:“百千万工程”主阵地崛起世界级汽车城 提交


广东“百千万”,深圳各区做了啥?快来为各区做法点赞吧! 龙岗: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其他 提交

福田

勇担创先使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勇当尖兵,福田先行。作为深圳市唯一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创先类)的行政区,福田区在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创先类区优秀等次第一名。耀眼成绩的背后,是福田区坚持以头号力度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走出一条超大城市中心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有效路径。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福田区勇担自身发展和服务全省发展大局重大责任,锚定城区、街社、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三大目标”,构建起组织严密的指挥体系、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和高效有力的落实机制,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和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县区前列,是全省具代表性的高质量发展县区。

如何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福田区在深入分析发展基础、查找问题不足、面对面访谈群众的基础上,围绕“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战略愿景,明确了“城区、街社、区域协同”三个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步实施党建引领强基、现代产业引领、空间拓展提质、营商环境创优、全域治理深化、幸福城区共建、文化强区铸魂、“绿美福田”争先、强街放权增效、区域协同共进等十大行动。

其中,福田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五个首善”(首善发展、首善治理、首善文明、首善民生、首善环境)。街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实现“一强四好一满意”,即党建强、发展好、治理好、服务好、环境好、群众满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方面,福田区争当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排头兵,全力推进省内对口帮扶河源和平县、惠州博罗县、潮州湘桥区、深汕小漠镇“两县一区一镇”任务。

系统梳理湘桥区、和平县、博罗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清单及需求后,福田区针对对口区县主题制定活动方案,通过面对面洽谈、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大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力度。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项目投资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福田区采用“政府投入一点、商会运营一点、商家出资一点”的社会化协作模式,以小支点撬动区域协同发展大力量。

罗湖

立足“三力三区”,推动“百千万工程”提档加速

罗湖区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从组织保障、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要素保障、区域协同等六大方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百千万工程”由典型示范、多点突破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拓展。

战新产业跃升、消费扩容提质、深港融合提速。今年以来,“服务强区、先锋罗湖”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随着“旅游十条”“低空经济十条”“影视产业十条”等相继落地,罗湖构建“1+N+X”服务业发展体系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已出台多个领域27项工作措施和27项扶持政策。围绕“三力三区”创建目标,罗湖将持续提档升级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努力构建梯度清晰、优势突出、融合发展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空间扩容,活力奔涌。今年罗湖开工5个项目、完成6个项目规划验收;新增产业空间4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2个城中村改造;推进产业空间挖潜攻坚,释放75公顷土地、新增2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将继续推进存量产业园区(楼宇)提质增效,焕新5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作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区,罗湖在抓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带动帮扶结对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之下,首创市区共建“反向飞地”,正成为罗湖开展新型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推动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的有力举措。

盐田

因地制宜打造“反向飞地”发展模式

多年来,盐田区根据帮扶地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抢抓数字赋农新机遇,聚焦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反向飞地”发展模式,以现代特色“产业牌”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在河源东源,反向飞地模式也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去年7月,河源东源(盐田)科技创新中心暨客家青年深圳创业中心、河源东源(深圳盐田)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基地先后揭牌。

把握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契机,盐田正积极推动两地产业、空间等各类要素资源统筹整合,促进双向“飞地经济”“飞海经济”昂首起飞,形成陆海接力、湖海联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生动样板。

南山

跑好“内外兼修”的发展接力

在奔向万亿城区的征途上,南山区持续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对内而言,是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内力”,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对外而言,是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扩充“朋友圈”,实现从“牵手”到“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

“百千万工程”的南山实践是一场“内外兼修”的发展接力。南山不仅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努力在攀峰登顶中彰显经济大区的担当作为。

城区拓展“朋友圈”,不仅是跨越地理距离的“牵手”,更是发展理念、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的深度融合。

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南山高质量开展与河源连平,汕头濠江、南澳对口帮扶协作,加强特色优势产品产销对接,支持企业双向投资布局。

宝安

强区、共振、协同

为科学高效推进“百千万工程”,宝安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组织架构,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街道属地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着力抓好新质生产力,大力抓好宜居城区建设,全力推进“山海连城绿美宝安”生态建设,用决心和力度推进2024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024年前三季度,宝安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829.57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2.4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发展呈现向新、向优、向好态势。

为了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宝安区对口帮扶协作河源龙川、汕头澄海、汕头潮南三地,携手他们搭建两地产业转移、产业共建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三地先后在宝安建立了“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宝安-澄海产业协同发展基地、宝安-潮南产业协同发展基地,3个园区共入驻企业31家。“反向飞地”工作经验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宝安与珠江口西岸城市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一跃成为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桥头堡。深中经济合作区初步形成共建园区战略协议,宝安携手前海、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建立区域党建共建新机制。宝安也在落实前海-宝安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前海宝安紧密协同联动机制改革方案。

宝安将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以御风而行的决心和勇气,展现一个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新宝安。

龙岗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龙岗区全力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高位统筹、精心谋划,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符合“三性三化一力”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为“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成立了区企业服务中心、全市首个区级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区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建立了“6+5+N+1”产业集群分类推进机制,全市率先组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巩固壮大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与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10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1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79亿元。落户亿元以上优质项目256个,总投资额558.2亿元。

按照“分类分步、一村一策”总体思路,开展“活力城村”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以“城村共生、永续发展”的城中村治理新模式,龙城街道CC创意文化街区获美国缪斯设计奖改造类金奖,其创新创意中心入选2024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获批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屋重点实验室”。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9%,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落实省内帮扶协作海丰县、惠东县、龙门县责任,积极稳妥推进区内外溢产能有序转移,持续深化就业、人才、科技、民生等领域协作,实现与对口地区互利共赢。分别向三地拨付帮扶资金,支持完善共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协助三地共建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新签约项目74个,39家企业意向落户共建园区。支持对口地区在区内建设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加快“反向飞地”建设。

龙华

以集成式改革为牵引,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龙华推动《“1+10+N”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地实施,通过擦亮一张数字赋能“百千万工程”龙华名片、选树十大“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培育N个“百千万工程”特色项目三个方面,以点带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在龙华走深走实。

深入探索产业帮扶与绿色发展深度结合,推动落实龙华紫金《双碳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紫金县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储能、抽水蓄能、充电设施建设等新能源开发工作,助力紫金、潮阳地区引进和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

聚焦堵点痛点,在破题解题上寻突破。龙华区前往浙江、福建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千万工程”、“3820”战略工程、晋江经验等做法,并紧盯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城中村品质化提升》《空间供需匹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龙华“百千万工程”协作帮扶研究》等课题研究,以期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特别是,深入推动城中村品质化提升课题成果转化,创新提出“3+5+N”城中村品质提升总体思路,明确“建设多样稳定的居住场所、打造多彩活力的交往休憩空间、营造多元融合的善治家园”3大目标;提出“品质住区型、产业保障型、特色文旅型、烟火文化型、治理创新型”5类提升导向;制定城中村品质提升行动计划,选取N个试点,实施“提升住房品质、优化公共配套、强化特色服务、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文活力、营造融合社区”等任务,多管齐下、同步推进,全力破解城中村发展难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坪山

提速“百千万”,锻造向“新”力

探索双向“飞地经济”模式,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延伸布局“产业链+”,引导企业到陆河、龙湖结对地区拓展产能、布局项目;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引进国内原创戏剧机构龙马社等社会力量参与江岭长守村活化,打造坪山长守戏剧谷地标,同时首创深圳“街超”草根足球赛,拉动当地消费超千万;

坪山河作为城镇型河流优秀代表,入选广东2024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坪山河治理项目曾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创新打造深圳首个“新农人驿站”,举办深圳首个“新农人”丰收节,探索“社工引导+义工协同”长效助农机制,打造直播销售基地,探索助农致富新路径;同时首创田园里的“假期课堂”,为“新农人”子女提供免费课业辅导。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作为广东的制造业大区,坪山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立足产业、文化、生态等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新赛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今年5月,坪山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优秀”。

光明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南粤大地上,涌动着丰收的喜悦。深入推进的“百千万工程”正收获累累果实。

位于深圳北部的光明科学城,是这幅丰收图景上的鲜亮一笔。今年以来,光明区全面谋划121项具体举措,继续推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依托加速集聚的科创资源,大力培育未来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整合优质生态资源,推动集体经济转型,探索了一条现代都市农业新路;坚持“输血造血”两手抓,与汕头金平、汕尾城区的产业协作开花结果;瞄准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治理新挑战,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小分格”模式,实现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光明区正在闯出一条具有光明特色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大鹏

“1+3+4+N”聚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

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全面落实省市2024年“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完善1+3+4+N工作体系。1个目标即聚焦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区。3个重点即在新区层面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在街道层面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在社区层面打造和美社区。4项要求即固基本、全覆盖、育典型、塑特色。25项任务即围绕新区优势特色、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加强帮扶协作力度、加强统筹调度等5个方面,制定《大鹏新区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25项年度工作任务,以头等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新区不断落地见效。

2024年是“大鹏旅游高质量发展奋进年”,大鹏新区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规划、政策、项目、推广”4个维度,全力推动全域、全季、全龄、全业态旅游新格局成形。2024年1-10月,大鹏新区旅游人次达到166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31%,旅游收入达到101.47亿元、同比增长22.06%,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大鹏新区全力推动乐高乐园、中信金沙湾、“三海”项目等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打造以“三横三纵两轨道”为核心的立体交通格局,实施一批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深入推进绿美大鹏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市大鹏医院、新区养老院、坝光文体中心等文教卫重大项目,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深汕

“百千万工程”主阵地崛起世界级汽车城

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聚精会神抓投资、抓项目、抓产业,进一步集聚产业、集聚人口,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等部署要求,坚决扛起全市实施“百千万工程”主阵地使命责任,以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为主引擎,坚定走“以产兴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产城乡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2024年前三季度,深汕特别合作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80亿元、同比增长5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42亿元、同比增长3.8%,呈现出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落实“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一线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牵头抓总作用。指挥部领导靠前指挥,加强统筹调度;工作专班机制运转顺畅,提升执行质效;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坚持以产兴城,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建设,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3.41亿元、同比增长224.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9亿元、同比增长2.7%,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千万工程”的实体筋骨不断强健。

坚持以城带乡,实施三个延伸行动,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作区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充分发挥街道联城带村关键节点作用,实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个延伸行动,助力打造美丽深汕、幸福深汕、平安深汕,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乡村搭上产业新城建设的快车,实现由城乡发展不均衡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改变,让全区“百千万工程”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坚持以工哺农,实施三个反哺行动,持续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合作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优势塑造、结构调整、动力增强、价值实现,在全域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过程中实施征地拆迁、村企合作、就业保障等三个反哺行动,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土地等闲置资源、沉睡资产活起来、动起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路径多元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打造具有深汕特色的粤东地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激发全区“百千万工程”内生动力。

撰文:崔璨 叶淑萍 郭悦 徐烜和 刘倩希 苏国锐 吴永奎 黄诗妤 柳艳 郑伊灵 陶清清

摄影:朱洪波 部分为资料图片

编辑 李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