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拉
文 | 陈斯拉
●奋进新征程,文化的角色至关重要,文化的力量举足轻重。必须深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力”建设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征作出“四力”的科学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和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乎国本和国运,影响社情和民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思想支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意义重大。所谓以文化人、以文载道,可见文化对于社会的赋能作用是根植于各个领域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任重道远,离不开思想的守望和文化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文化领域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华文明的本质属性和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党的理论创新的魂脉和根脉,创造性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课题,充分彰显了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引领全党全国全社会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行动指南。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确处理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
当今世界“两个大局”交织,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美西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变本加厉。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基础工程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国建设需要精神引领,民族复兴需要价值认同,没有强大精神凝聚力作支撑的民族不敢言真正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代阐释和创新,是当代中国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认同,是新时代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基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时代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对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打造更多更好具有育人化人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价值感召力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随着世界各国联系的日益紧密,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危机冲突此起彼伏,全球治理赤字更加严重,亟须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团结合作。客观上存在共同利益,主观上就需要共同价值。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国情和社会制度各不相同,但如果不能求同存异,就很容易掉入零和博弈的陷阱。因此,必须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优越论,抵制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树立评判是非善恶的真正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将中华民族鲜明的价值追求延展到世界维度,画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圆。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从共建“一带一路”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国方案着眼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尤其注重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超越对抗思维的局限性,展现出具有突破性的吸引力,为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协商对话,战胜诸多全球性挑战,争取更加美好未来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发展具有强大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积极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回应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要树立世界眼光、拓展全球视野,把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更好统一起来,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一个个主张、一次次实践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也加剧了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唯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和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以更强的文化软实力参与激烈国际竞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承载着深厚的精神追求,滋养着广袤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不断壮大繁衍生息的精神命脉,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精神支撑。早在汉代以后,中华文化就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和内涵深远影响着世界,中国周边地区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不断构筑了坚实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文明智慧。
发展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中华文化自信,不断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价值智慧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充分用好数字技术变革给文化产业带来的新机遇,通过科技赋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研究”(23AZD053)阶段性成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