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晋江经验”成为唯一一个被写入这份重要文件的地方性经验。同年,福建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由“大省”到“强省”,一字之差,背后是十足的底气。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给其他地区带来哪些启示?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福耀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建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和94%的企业数量。福建民营经济对税收和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分别高于全国约两成、一成。
福建民营经济为什么强?一方面来自于“硬实力”,实体经济始终是福建民营经济的立身之本。福建拥有晋江市、蕉城区、长乐区、惠安县、福安市、海沧区、南安市、福清市等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县域。其中,2023年,晋江GDP完成3363.5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250.7亿元,增长8.6%。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上,晋江居全国第4名,其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已上升至全国第3名。
正是实体经济的厚实根基和强劲韧性,共同成就了福建民营经济这张闪亮名片。
除了“硬实力”,福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来自于“软环境”。2023年,福建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19份配套政策文件,修改废止313件妨碍民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地方性文件。福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出台《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政务数据互联互享“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举措,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2023年年底,福建共优化整合推出2089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时间压缩66.61%,申请材料减少49.93%,审批环节精简67.55%。
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建省还通过制度型开放,探索创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先后设立厦门、福州、泉州三个片区,为国内外企业防范化解纠纷、维护权益。目前,三个片区汇聚了近4000家法务、泛法务机构,服务企业2万余家,累计受理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事海事案件近2300件,标的金额超190亿元。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条件和海洋文化的长久熏陶,造就了独特的商业创业文化,“亲商、尊商、爱商、扶商”是当地特有的文化传承。闽商“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同样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苏月鹏 设计 张怀博 策划 王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