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富饶的乡村大地
古水镇、横山镇、宾亨镇、江屯镇
如同四颗璀璨的明珠
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它们在特色农业发展、农文旅融合、
盘活闲置资源等方面各出奇招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充实村民的腰包
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古水镇共有15个村(社区),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截止今年11月,已有12个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预计到今年底,全镇15个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实现15万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项目。通过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农技特派团队合作,对各村(社区)实际情况进行摸排,实地调研验证确定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15个村(社区)“一村一品”,发展如蒙坑丝苗米、什洞水果玉米、梨溪稻鱼综合种养、湘下鹰嘴桃、黄洞荔浦香芋等特色农业产业。
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托广宁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产权流转服务平台的电子竞投功能,优化了交易流程和服务水平,推动闲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尝试上“三资”交易平台电子竞投。
通过电子竞投优化了流程和简化办事程序,扩大了社会参与面,宣传发动了什洞介板厂、大平东风围基边场地、梨溪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蒙坑农家乐、牛岐原三洲小学、什洞花签厂6个项目通过部门联审和上网电子竞投,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9万元。
乘古水河开发东风,创新发展文旅项目增收。古水镇依托本地竹乡特色自然生态资源,结合广宁县“三区一基地”建设,发展以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竹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推动本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牵头和支持下,古水河沿岸的大潘村、蒙坑村率先通过发展民宿、竹筏观光游等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多方谋划,挖掘创收新切入点。结合竹林收储,绿美光伏示范镇建设等重点项目,各村(社区)积极谋划,推动项目落地见成效,增加了竹林收储管护费、光伏一次性推广费、公共资源屋顶光伏租赁费、碳汇碳排放收益款等项目收入。
制定“一村多策”,收入项目清单化。结合各村(居)实际情况,“一村多策”制定了各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谋划项目。制定收入项目清单后,密切跟踪落实到位,定期进行分析研判,特别是种养项目是否因突发情况而出现减产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谋划新的项目收入。
截至今年11月12日,横山镇11个村(社区)经营性收入共计197.24万元,平均收入为17.93万元,同比增长0.6%。目前已有6个村(社区)完成村集体收入超15万元的指标任务,预计年底将全部达标。
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擦亮“大信鹰嘴桃”“大志菜场”“千亩蔬菜基地”“横山苦笋”等特色农业品牌,用心打造种植面积超1300亩的横山苦笋和超200亩的鹰嘴桃等本地农业产业。
竹产业种植示范区项目正加速推进,与横山苦笋和青皮竹笋两个“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优势互补,形成竹产业发展合力。
加快打造罗帷鸽产业专业村,通过种苗、饲料、肉鸽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一体化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广宁县“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品段(横山段)已建成,广宁高速出口荔洞至罗锅村沿线人居环境、农房风貌提升明显,罗锅旅游景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老街业态恢复良好,示范带沿线村委竹产业、肉鸽养殖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广宁县“红之源”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涉及横山镇包括禾地文化驿站建设,厚溪、禾地村、厚溪牌坊及厚溪指挥庙周边整治,厚溪村“洛水源长”观景平台、厚溪指挥庙休闲绿道已建成。
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富裕。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积极倡导各村(社区)开展光伏发电、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出租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宾亨镇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农业发展动力,农业现代化产业取得新突破。2023年,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截至今年11月22日,宾亨镇村集体收入316.51万元,其中,1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超过15万以上,当中,省级典型村中村村86万余元、石涧社区30万余元、仁尚里村22万余元。
推动竹林收储,让增收致富路“宽”起来。截至今年6月,宾亨镇竹林收储面积达7669亩,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上半年竹林收储任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宾亨镇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个、省级家庭农场1个;市级合作社2个,市级家庭农场1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县级合作社1个,县家庭农场1个。2024年新增广东省标杆家庭农场1家,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
推动“农文旅”多元融合。立足红色文化、武术文化资源禀赋,依托绥江两岸区位优势及优质的水生态环境、两岸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发展仁尚里大浪洲文旅项目、石涧武术公园、翡翠湾水上码头、缤纷绿美公园网红店、竹禾松民宿等项目,将绥江沿线村庄串连成线,构建“诗画绥江·绿美竹乡”文旅融合示范带,推动全域旅游建设。
广宁县绥江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一期)坐落于广宁县排沙镇扶罗村委和宾亨镇带洞村委、罗汶村委会的大沙角区域,项目用地面积约2200亩。项目规划总投资约50亿元,建设项目有码头、旅客中心、游船、度假酒店、船屋等设施,是一个集观光旅游、农家体验于一体的文旅项目。
目前,该项目首期——广东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酒店正式投入使用,翡翠湾项目(二期)石涧浮台码头已完成建设,旅客服务中心已完成部分施工,正在试运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迈进。石涧社区、横迳社区、仁尚里村、中村村、妙村村抓紧抓实典型村提质升级工作,全面深化省典型村培育,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跑出典型村创建“加速度”。
石涧社区(首批省典型村)——文旅+商贸融合发展。石涧社区是广宁传统工业集聚地、著名的武术之乡、蔬菜种植基地。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3.94万元。
石涧社区以石涧武馆为依托,以1.5公里沿江村道为线,按照“一标一带一馆一廊二平台三校园”培育思路,依托绥江文旅项目建设,促进文旅+商贸融合发展。目前武术村标、武术小公园主体建设、武馆内部提升改造已完成。
横迳社区(第二批省典型村)——美丽省道+示范村建设。横迳社区坐落在宾亨镇北部,临近绥江河,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竹子、速生丰产林、白花油等,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8万元。
对照省典型村建设标准,横迳社区以建设美丽省道为着力点,开展省道沿线路域整治和村庄风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绿美生态建设,探索抱团发展500亩的竹笋种植和约100亩的食用夜兰花种植,积极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户增收。
仁尚里村(第二批省典型村)——“农文旅+水乡经济”。仁尚里村是广宁县蔬菜主产区,常年种植大白菜、冬瓜、芥菜和各种应季蔬菜。2021年8月,被广东省林业局认定为“2020年广东省森林乡村”。2023年,仁尚里村集体收入约27.51万元。
仁尚里村以典型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文旅+水乡经济”为核心,以马坳——大浪洲——下组村2.5公里沿线为轴开展农房风貌提升,打造“绥江文旅示范带”,推动“百千万工程”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积极盘活河岸撂荒地,以村集体出土地、乡贤出资金的形式在大浪洲建设60亩农旅体验基地,已完成规划方案和施工图。
▲宾亨镇仁尚里村大浪洲文旅产业项目效果图
中村村——“人居环境+产业”。中村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沙糖桔、养猪、养鱼、养三鸟。该村有省级"小二型"水库和蛤坑口水库,库容分别为38万立方米和13万立方米,是全镇集蓄水、饮用水、灌溉综合效益最好的水库群。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78.33万元。
中村村以典型村建设为抓手,以马宅村为核心建设“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将夜兰花、百香果、广藿香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和中村水库串联成片,同时引导乡贤投资建设民宿,打造中村农旅研学产业带,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
妙村村——“生态自然+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村。妙村村有集体耕地面积4500亩,蔬菜、水果种植面积约801亩,是“肇庆宜居村庄”“肇庆市文明村”“广宁县文明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8.66万元。
妙村村以典型村建设为抓手,以“科技赋能千亩水稻良种基地”为主题,写好智慧农业和社会化服务文章,打造田垌心农房风貌示范带;发挥宗亲、乡贤的正向引导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江屯镇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培育壮大“特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龙须菜、单丛茶、冬蜜、茶油等特色农业品牌,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产量喜人。
扎实推进村级联办企业工作,结合市场需求实施高密度养殖塘鲺和清水皖鱼、苗树培育等项目,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实工作,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排调查,江屯镇集体经济组织现有资产资源78个,闲置资产资源21个,通过积极探索农村“三资”网上电子化交易路径,线上成功交易9笔,将闲置资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村集体经济。2024年,江屯镇1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0%。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
在万千群众期盼下
古水镇、横山镇、宾亨镇、江屯镇
将继续发挥所有、所优
不断探索创新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来源 广宁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