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文化生产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依托网络、数据和新兴技术,实现了从内容制作到推广、分发、消费的开放、协作、共享和透明化。这种方式下,文化出海、企业出海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环节介入全球的生产。”11月22日,在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出海专场,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副主任吕文现场解读新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在催生新的发展模式。
吕文表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当前背景,一是从产业变革角度来看,数智科技赋能文化内容生产创新,技术工具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内容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正在重塑文化内容的创作与分发方式。二是从数字贸易创新角度来看,在新时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全球服务能力需要全新思路,从文化产品出海的产品贸易模式到文化内容加工产能服务全球的数字服务贸易模式需要创新。三是从数字创意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不出海就出局”,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寻求国际增量市场将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增量市场、分散风险,还能借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生产和全球服务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规模文化企业出海面临众多困难,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吕文指出,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模式正在从跨文化生产到离岸文化生产演变,离岸文化生产需要同时跨越多种语言和文化障碍,统筹开发全球不同国家的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满足多个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
离岸数字文化内容加工服务贸易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主体主导开展的涉及数字文化内容的离岸经贸活动,通常包括为境外生产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提供洗印、译制、配音、编辑、后期制作等服务,呈现典型的“两头在外”的服务贸易形式。吕文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离岸文化中心,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主动策划创作文化产品,“离岸文化内容加工服务贸易是一种新型的、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国际贸易模式,它不仅拓宽了我国数字文化产品和制作服务的国际市场,也为我国数字文化企业走出去、承接国际业务找出了新模式新路径。”
吕文进一步指出,大湾区数字创意企业的国际化业务拓展面临从市场进入、合规运营、资源配置到文化适应等多维度挑战,亟需政府政策支持、行业服务平台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及跨境合作机制的建立,以降低出海门槛,促进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与发展。他建议,依托优越的地缘优势、领先的数字科技创新实力和雄厚的内容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应采取“两头在外”的离岸文化内容生产模式,即凭借先进的数字生产和传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以集成智造方式生产出高质量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直接服务于国际市场,主动融入基于“共享、协作、开放”特征的集成创新式文化内容加工制造、传播推广与分发、贸易与消费的全球化数智文化生产生态体系,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基地。
南方+记者 蔡华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