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终有源。2024年11月23日,是我的母校阳西县奋兴中学100周年校庆。
奋兴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阳西县城奋兴路136号,学校总占地面积346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718平方米,其中在建9135平方米。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924年之前,由创建于1766年的“七贤书院”和创建于1831年的“振西义学”合并而来。它是阳江市最早的基础教育历史名校之一,也是一所富有历史底蕴和显著成就的百年老校。
百年来,奋兴中学风雨兼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可谓桃李满天下。莘莘学子从奋兴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出发,走向世界各地,遍布五湖四海。其中最有代表的是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梁仁彩,武汉中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启鎏,著名油画家、南京美术学院院长苏天赐,著名书法家、诗人关振东,还有众多政界、商界的优秀校友……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得知,奋兴中学前身是由太平城内的七贤书院(今太平小学校址)和织篢沙街文昌宫内的振西义学(今奋兴中学校址)及里赢、应元二文社所办的初、高等学堂合并而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政府下令各省裁书院,设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原七贤书院和振西义学的基础上,建立高等小学堂,校址设在文昌宫内,取署厅事杨荫廷为七贤书院题写的匾额“百世奋兴”定名为“奋兴高等小学堂”。民国13年(1924年)开设初级中学,取此匾内容为校名,定名为“阳江私立奋兴中学”。现在这块“百世奋兴”匾额仍高挂于阳西县七贤书院的内堂正厅,它长八尺,宽二尺,厚二寸,字圆润刚劲,除了“百世奋兴”这四个字之外,还有小楷落款为“署厅事山右杨荫廷题”。
新中国成立后,奋兴中学曾先后更名为阳江县第四中学,阳江县织篢中学。1984年建校60周年之际,恢复校名为阳江县奋兴中学,由著名校友、国画大师关山月亲笔题写校名。1988年阳江建市分县后,正式更名为阳西县奋兴中学,是全县最高学府,也是一所初中与高中并存的完全中学。2009年奋兴中学高中部分离出去,现为阳西县直属初级中学。百年庆典之际,当地政府顺应民意,已经着手重新选址,计划恢复这所百年老校完全中学的职能,争取再创新辉煌。
校园内的“梅亭”与“海燕碑”是奋兴中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过去每届学子的“网红打卡点”。梅亭跟我国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关山月的渊源甚深。关老1922年在奋兴高等小学堂求学,经常在梅亭刻苦练习画梅。一张张画作,将梅花百态画得形态毕肖。梅花的高尚品格对关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创作出《梅花图》《俏不争春》《国香赞》等一批惊艳世人的名画。1984年11月23日,正值奋兴中学60周年校庆之际,关老在赠给奋兴中学的一首诗中写道:“六十年来感培育,欣逢校庆未能回。难忘普济堂中景,犹记孜孜学画梅。”其中可见关老对母校奋兴中学的感恩之情。
有一种感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有一种情怀,我们早已铭刻于心。百年校庆之际,作为校友的我又多次回到奋兴中学故地重游,见到梅亭周围种植了许多梅花。每逢梅花盛开的季节,洁白的梅花与朱砂红的梅亭相映成趣,古风古韵十足。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不禁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彩多姿的中学生涯,想起了那些年每逢校庆活动,我熬夜写小品文稿,然后组织同学课后排练演出,还想起了那些年曾教过我的校长、老师……
笃定前行,行稳致远。祝福亲爱的母校奋兴中学百年荣光、盛世长青。愿您“百世奋兴”的百年品牌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在为民树人造福的康庄大道不断擦亮。
(作者何春燕,系阳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整理:南方+记者 赫鹏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