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河源市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化运用“133”工作法,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生动“实景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图景在河源大地徐徐展开。
为呈现河源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向外界释放河源加快城乡融合的强烈信号,即日起,南方+河源频道推出“百千万·聚河力”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河源坐拥华南地区第一大水库——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入选首批“中国好水”五大水源地之一。近年来,河源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积极培育发展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
万绿湖优质水利用项目入选省水经济十大试点之一,包装饮用水企业2023年累计营业收入40.5亿元,位列全国各地级市第二名(第一名是吉林省白山市)。全市现有水饮料及食品产业规上企业39家,拥有全国包装饮用水头部企业农夫山泉和华润怡宝在华南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及国内最大的饮料代工企业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在华润怡宝、紫泉饮料、农夫山泉等项目拉动下,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实现71.5%的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到90亿元。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库容达139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 陈剑云 摄
绘蓝图
把“水库”变“金库”
“开渔喽!接鱼喽,大丰收啊!”今年7月,历经4个月的休渔期,河源市东源县新港客货码头又迎来一大波生猛河鲜。开渔当天,渔民们把最新鲜的渔货运到码头,舞狮、接鱼,尽情展示今年丰收的喜悦。
好山好水出好鱼。近年来,河源市东源县采取禁渔期专项治理、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推行“人放天养”生态渔业模式,充分发挥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抑藻、以渔控草、以渔净水,有效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渔业资源。
立足河源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优势,河源市委重点谋划做好“水”文章,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谋划、抓部署、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县区、企业一线和其他先进地区调研,充分了解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基础配套、行业发展趋势、资源条件和可开发条件等有关情况,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河源市委明确提出培育发展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将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河源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的方向、举措和进展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因地制宜发展水经济”;2023年、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推动绿色水经济蓬勃发展”。
河源水产业园位于河源市深河产业城A区,是河源市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的重要园区平台,总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 河源国家高新区 供图
建平台
把“荒地”变“园区”
“我们被河源的优良生态环境吸引,因此决定落户河源。”今年5月,落户于河源水经济产业园,总投资3亿元的广东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项目有关负责人钟美施介绍,从去年9月开工到今年投产,仅用了六个半月。作为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八个生产基地,2025年2月全面达产后,可年产5亿标瓶,年产值10亿元。
依托优质水资源,做好水产业文章,是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河源着力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高标准谋划建设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在市高新区深河产业城A区规划建设总面积8.3平方公里的河源水经济产业园,并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
围绕把园区打造成为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河源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以“一核三轴两带三基地”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区域总部产业区、产业配套区、产业孵化区、物流配套区、休闲生活区等区域。目前,园区范围内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及相应配套完善,可用土地面积充足,水经济产业孵化园统建厂房、孵化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园区,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朋友圈”愈发壮大。
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白象食品华南生产基地,是该集团在华南地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河源国家高新区 供图
优政策
把“红利”变“动能”
“起初,我们是奔着河源优质水资源而来。落户后,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更加确定选择河源是正确的。”今麦郎饮品(河源)有限公司财务经办人刘女士说。
项目从签约到动工,存在审批流程专业性强、程序繁多等情况,为推动项目早日投产,河源国家高新区打造“党建+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落户项目促动工专班,为水产业等工业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为了将优质丰富水资源变成“流体黄金”,护航河源一湖绿水的百亿雄心。河源市税务部门组织全市税务系统49名业务骨干,编写《水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从产业基本情况、税费优惠政策、产业专属服务三部分,归集120余个税费优惠事项,全力护航全市水产业发展。
近年来,河源先后出台一系列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相关政策,在用地、用水、用气、投资、技改等方面进行鼓励支持,规划建设京能4×400MW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有效保障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所需的蒸汽热能供应,帮助企业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河源的信心。
开展对标深圳的政务服务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深化企业办事“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服务,积极推动全市产业园区设置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机制。推广“用地清单制”“标准地”供应、“带项目”供应和“交地即开工”等便利化举措,吸引了更多的国内知名水饮料及食品企业及上下游产业企业纷至沓来。
华润怡宝饮料(河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河源国家高新区 供图
强招商
把“单链”变“全链”
从农夫山泉到今麦郎、华润怡宝、紫泉饮料等知名的饮料行业巨头相继落子;从今麦郎“一桶半”方便面投产,到白象食品的白象方便面项目加快建设,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呈现出企业扎根、龙头集聚、产业集群的良好态势,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厚实的绿色动力。
招商引资,“链”上开花。河源着力加强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链招商,制定实施专项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构建多元化招商体系,推动形成梯度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水经济产业链。全力招引大型龙头企业落户,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企业投资落户河源,形成一股选择河源、投资河源的强劲势头,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认真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产品谱系,编制产业招商路线图,建立《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目标企业清单》。根据招商企业清单,落实“一把手”招商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招商,连续赴华北等地区走访目标意愿企业,持续扩大产业“朋友圈”。全市上下切实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持续引进品牌优、效益好、规模大的食品饮料企业,推动园区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形成一群的连锁效应,培育壮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采写: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陈殷
策划: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