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鸡不成宴。在广东惠州,鸡肉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重头菜,寓意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客家咸鸡最初是客家族群南迁时为保存食物的无心之作,却无意间发现了海盐腌制产生的独特风味——鸡皮爽脆、肉质酥肥,咸香入味、鸡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为无数客家人心中“家的味道”。
制作一道客家咸鸡,需要经历十余个步骤,从洗鸡、排酸、定型、煮鸡,到排汤、纳凉、抹盐、入缸,再到抖盐、吹盐、蒸煮、纳凉,每一项都是功夫活。今年初,客家咸鸡制作技艺入选惠州市第八批市级非遗。
客家咸鸡的味道,介于白切鸡与盐焗鸡之间,比白切鸡多了一番咸香风味,与盐焗鸡相比则保留了鸡肉的原汁原味,既可以冷食、蒸食,又做汤菜或者粥面食用,如果再配上花生油、红葱头、生抽制成的灵魂蘸料,那真叫一个过瘾。
今日恰逢小雪节气,万物冬藏,适宜温补。中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健脾的功效,不妨跟着南方+学做一道客家咸鸡,温补不上火,健康过暖冬。
文案:南方+记者 糜朝霞
剪辑:南方+记者 王昌辉
统筹:罗锐
素材: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