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上,治水为要。11月19日,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仁著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现场发布“广东亲水地图”上线试运行和“洪水来了早知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两项便民利民举措,回应群众关切的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河道水塘清淤、山洪灾害防范等热点问题。
“广东亲水地图”上线试运行。
当天,“广东亲水地图”正式上线试运行。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河湖治理管护,累计建成万里碧道约7000公里,认定了一批水利风景区,升级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为更好地让幸福河湖润泽万家,省水利厅收集了万里碧道、绿美碧带、幸福河湖、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基地、河湖主题公园、水利工程等信息,制作了“广东亲水地图”,分批上线亲水点。地图分为“亲水台”“趣亲水”“涨知识”“看我的”四个栏目,有信息介绍、水利科普、搜索导航、留言评论等功能,并按照适合观赏、露营、垂钓、游泳、运动、骑行、摄影等不同需求作了分类。
目前,第一批上线了200多个亲水点,在广州、深圳试点打造1小时亲水圈。市民登录“广东智慧河长”微信公众号、“广东河长”小程序就能使用,欢迎城乡居民共赴江河之约,共享粤水之美。
现场发布“洪水来了早知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与此同时,我省台风、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为了及时预警、防范和减轻洪涝灾害,省水利厅建立了“洪水来了早知道”发布机制。在水情预警方面,建设了778个水文站、水位站和4000多个雨量站,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向公众发出水情预警。市民登录“广东水文”微信公众号,就能自动获取最新的水情预警信息。在山洪灾害预警方面,设置了5850个监测站点,安装了2900个预警设备,覆盖18个地市、82个县区、1.4万个自然村,受益人口约1500万。全省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当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平台会自动发送预警信息;当可能发生较重的山洪灾害时,值班人员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基层责任人,实行“平台+人工”双重“叫应”机制,提醒有关部门组织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关于建立常态化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机制方面,省水利厅表示,去冬今春,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省河长办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短短6个月时间投入了70.8万人次,累计清淤5324万立方米,清理了8552公里河道、15828个水塘、2万多公里农田灌排沟渠,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0月,省委书记、省长共同签署总河长令——《关于建立水塘河道清淤常态化工作机制的令》,部署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水塘河道清淤,要求分年度有计划地推进,最终实现水畅其流、水清岸绿和重现桑基鱼塘之景。当前,全省各地积极响应,注重加强政府牵头带动,发挥企业、乡贤作用,发动老百姓和志愿者力量,共同做好清淤工作。
广东亲水地图。
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旨在通过建立“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是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重点推进的农村供水工作,也被纳入到我省“百千万工程”当中。
根据统计,全省目前有农村供水工程1.4万余宗,近年来,通过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对小型集中式供水进行合并、重组和供水设施配套改造,我省水质合格率有了明显提升,全省树立了20个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示范县。省水利厅还出台了工作方案,要求今年任务规模化要达到87%,目前已经着手逐县制定“三同五化”的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来推动“三同五化”落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陈仁著表示,省水利厅将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如既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水利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用心用情做好民生水利工作,把意见建议带回去,把政策措施落下来,一件一件事情地去归纳、去总结、去处理,久久为功,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南方+记者 李赫
通讯员 粤水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