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潮涌,风帆高扬。岭南大地,硕果累累。
2024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踏着愈发激昂的奋进鼓点,广东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全省各地抢抓机遇,锚定目标增实力、补短板,强县促镇带村势头正劲,帮扶协作共建氛围愈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徐徐展开——
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快布局,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快车道,美丽圩镇建设按下“加速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又见新成效……
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凝聚强大合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百县图强
加速释放县域发展新动能
一端连着繁华都市,一端连着广大镇村,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全省各地不断亮实招,打造“拳头”产业夯实根基,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硬实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各县特色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上榜赛迪“2024全国百强县”,肇庆四会市交出壮大县域经济亮眼答卷。四会全力打造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今年1-7月,四会规上工业总产值1138.3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96.78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73.57亿元。
既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也是广东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清远连州市着力打造“小县大城”,构建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食品药品、非金属矿业、高端皮革和文化旅游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完善“一园七区”产业布局,清远民族工业园入园项目达155个,总投资金额218.09亿元。
连州市着力打造“小县大城”。
山海交融的阳江阳西县凭“食”力出圈。在深海,以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牧场示范区为抓手,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在近岸,以海水商品鱼苗占全省50%为基础,建设水产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陆上,以健康食品产业园为平台,推进调味品、健康食品等食品加工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从海洋、陆地到餐桌的大食品全产业链。
乘风而起,向海取“电”。汕尾陆丰市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风力发电机叶片徐徐转动,将海风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岸边的汕尾(陆丰)临港产业园已入驻4家省外龙头企业,去年以来共创造了约46.24亿元的工业产值,一条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渐成形。
汕尾陆丰海上风电场。
依海而兴的还有揭阳惠来县。惠来县布局3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园“一园多区”产业平台,充分发挥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龙头效应,推动绿色石化产业成群成势,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强引擎,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7.4%、财政收入增长23%。
在河源紫金县,一片“小茶叶”成了强县富民“大产业”,当地把茶产业作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做好“紫金蝉茶”增值“文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3万亩,年产值超17亿元。
县域商业贯通城乡、连接生产和消费,湛江市健全基层助农服务商业体系,加快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的目标,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卖难”两大难题。目前,全市共有商贸网点10341个,物流仓储配送中心14个,快递物流站点1839个,实现镇村商贸网点100%覆盖、快递服务全市1980个村(社区)全覆盖。
县域强则镇村富,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创新发展新兴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各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正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角逐县域经济新赛道。
千镇焕新
以“典”带面激活全域“镇”能量
乡镇作为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广东以典型镇培育建设为牵引,推动全省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乡镇入口通道特色鲜明,示范主街提质升级,房屋外立面换上“新衣”,圩镇客厅功能完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美丽河道水清岸绿,绿美生态公园生机盎然……各地美丽圩镇建设如火如荼,圩镇颜值不断刷新。
一场“改头换面”,将游客从景区吸引至圩镇。惠州龙门县永汉镇以“寻猫之旅”为主题,创新开发“汉宝”猫咪IP形象,将豹猫文化融入圩镇场景,成功打造“豹猫小镇”,当前正锚定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小镇目标,助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
龙门县永汉镇打造“寻猫之旅”主题街区。
美丽圩镇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聚焦群众期盼,各地乡镇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辐射城乡居民的便捷生活圈。
茂名电白区沙琅镇紧扣县域副中心发展定位,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琅江文化中心、电白北部中心医院、电白二中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完善“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成7家“长者饭堂”,完成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工程设计招标,推动镇级供水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
随着乡镇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镇域综合实力也在稳步提升。2024年,广东12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同比增加12个。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成功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太平镇集聚资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高埔创智谷两大战略平台,珠江生命健康城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百花齐放;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持续做好荔枝“土特产”文章,“钱岗糯米糍”“井岗红糯”等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成功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
在清远佛冈县水头镇魔芋生产基地,种植大棚内魔芋茎叶粗壮、郁郁葱葱,加工厂内研发魔芋饭、魔芋面精深加工产品超40款。在水头镇的辐射带动下,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实现了从零到1.5万亩的突破,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商品魔芋种植基地、全国第一个魔芋推广服务平台,综合产值近10亿元。
紧抓典型镇培育建设契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顺势而为,激活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走进韶关翁源翁城镇,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经活化改造的旧粮仓、老电影院等建筑,还保留着历史的韵味。当地投入超8600万元建设美丽圩镇,充分保护利用原有建筑元素,将翁城美术馆、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与镇政府、壹号粮仓、历史文化展览馆等资源串联,打造翁城“乡土记忆”3A级旅游景区。
江门开平市赤坎镇现存680多座骑楼,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当地扎实推进骑楼建筑群保护修缮工作,多措并举培育赤坎古镇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今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成为湾区文旅新地标。
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成为湾区文旅新地标。
万村蝶变
“农”墨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沿着宽敞平坦的村道驶入村落,入眼皆是白墙灰瓦,民居错落有致,田垄整齐划一,淡雅别致的农家小院与绿美山水相互点缀,这里便是全省十大“农房风貌提升名村”——梅州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平远深入推进59个“四沿”村和“两国道沿线八镇”农房风貌提升示范建设,已累计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3万栋,农房美化改造率达到90%。
梅州平远县已累计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3万栋。
平远县只是一个缩影。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全省各地乡村风貌持续焕新出彩。
小小的农房屋顶也迎来了全新升级。广东坚持“风貌优先、光伏赋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农房在镇村建设中应用,2023年至今,提升农房风貌品质约11.7万户,建设或改造绿色农房约4.3万户。
变闲为宝,屋顶生“金”。在肇庆高要区禄步镇,民居屋顶上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闲置屋顶空间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效益”。与传统出租屋顶获取租金的收益模式不同,当地推行“保底收益+推广收益+利润分红”模式,绿水村户均屋顶光伏面积约80平方米,收益可达到1500元/年,是传统光伏发电项目的2.5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助农增收是核心。
惠州博罗县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基地+供销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20个供销农场(渔场)、4个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连接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村集体42个、农户4万多户,户均增收10%。
位于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的供销农场。
借“荔”而上,富民兴村。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荔枝产业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2024年全村实现荔枝营收1.4亿元。如今,在柏桥农创园电商一条街,家家户户做电商,不仅卖鲜荔枝,还销售荔枝干、荔枝冰淇淋等加工产品和荔枝文创产品。
为进一步实现布局优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多地深入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双赢。
建立腾挪存量地、盘活闲置地、集聚宅基地、入市集建地……梅州蕉岭县新铺镇以调田、汇田、增田、聚田的“四田”模式,推动农村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耕地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通过整合零散土地集约流转耕地731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0亩。
“预委托、预流转”“季节性流转”“土地入股”……河源龙川通衢镇创新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因地制宜施用,实现村民、村集体和承包方三方共赢。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已达6356亩,其中广福村、玳峰村已实现整村土地流转。
中山市民众街道统筹推进深中合作创新区启动区和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EOD项目,结合垦造水田、耕地恢复及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等措施实施农用地整治,预计可形成水田指标1148亩让小田变大田,形成连片种植面积近2400亩。
全民共建
合力奏响“百千万工程”最强音
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动群众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各地亮新招出实策,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
创新机制,打开局面。阳江阳西县开展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黄旗”考评,安排1000多万元资金按季度考核奖励,全面激发县镇村干部群众热火朝天改变家乡面貌的热情;梅州平远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给予改造验收合格的每栋房屋最高3万元的奖补资金;翁源翁城镇采用“政府投料+村民投工”方式,由乡镇按每户最多5m³的标准奖补商品混凝土,撬动300余户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参与风貌提升。
肇庆封开县推动村民由“农”变“工”,深化“一村千树”自产自销模式,引导村民参加种植技术培训,聘用村民参与苗木管理,推动“地道农民”向“产业工人”华丽转身,形成了农民土地出租挣租金、资本投入挣收益金、务工就业挣薪金“一地生三金”的生动局面。仅金装镇望高、安靖两村首批种植的5400棵树就创造租金收入37.8万元/年,其中村集体增收21.6万元,村民增收16.2万元,联农带农工资收入23.16万元/年。
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一村千树”产业项目示范基地。
对口帮扶协作不停歇,协作机制不断创新升级。深圳宝安区与河源龙川、汕头澄海、潮南三地携手,高质量打造3个“反向飞地”,探索“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实现飞地经济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目前,3个“反向飞地”已经入驻企业24家。
央地“双向奔赴”,聚力县镇村建设。今年以来,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4家重点建筑业央企积极发挥优势,助力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和惠州、江门、肇庆3个市连线连片推进镇村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形成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多方力量共赢的格局。当前,全省1646家建筑业企业与乡镇确定4473个结对帮扶项目,投资金额超500亿元,项目开工率88%。
汕尾红海湾遮浪街道“咖啡一条街”火爆出圈,外立面艺术化升级改造离不开中铁公司的支持。借助落日熔金的美景,以“咖啡+文化+旅游”为切入点,今年1-8月咖啡街营业额超1000万元。以咖促旅,今年1-8月遮浪街道接待游客约244.5万人次,带动旅游总收入达14.9亿元。
汕尾红海湾“咖啡一条街”的外立面艺术化升级改造离不开中铁公司的支持。陈保良 摄
新型帮扶机制不断完善,新一轮“组团式”帮扶实现县(市)全面覆盖——
珠三角6市选派300余名干部有序开展对口帮扶协作;
省有关单位选派193名干部组成62个纵向帮扶组团,帮扶重点项目1000余个;
新增第二批66所高校院所与29个市辖区结对参与“双百行动”;
73家三甲医院“一对一”帮扶113家县级医院……
从建筑业央企国企到高校医院,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全员共享,营造了百千万力量共建“百千万工程”的热烈氛围。
潮涌东风劲,奋楫启新程。
乘“百千万工程”东风,广东将进一步凝聚多元合力,掀起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华彩“粤”章。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