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没有希望了,但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49岁的阿涛(化名)感慨道。很难想象,这位声音洪亮的中年人已与肿瘤抗争了9年。
今年5月,阿涛因转移性心脏平滑肌肉瘤导致严重心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受损,命悬一线。在最绝望的时刻,他接受了精准放疗,心脏肿瘤逐渐缩小,心脏功能恢复,如今已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阿涛接受放射治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下称“广医肿瘤”)放疗科五区主任刘锦全表示,精准放疗技术的进步,为许多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不仅能有效控制肿瘤,还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罕见肿瘤长在心脏上
在医学领域,心脏肿瘤一直被视为“生命禁区”。
阿涛的病情可追溯到2015年。当时,他因左前胸出现肿物接受了切除手术。然而,短短两年后,他胸壁的肿物复发,被确诊为平滑肌肉瘤——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包括消化道、子宫和血管等,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尽管阿涛接受了辅助化疗,但病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2021年,他因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前往广医肿瘤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平滑肌肉瘤已转移至肺部,并形成双肺多发结节。经确诊,他的左前胸壁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并出现肺部转移。随后,医生为他制定了六个疗程的化疗方案。
今年5月,阿涛的病情再度恶化。明显的胸闷、气促,心率加快,导致他无法站立行走。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广医肿瘤内科一区主任李卫东发现阿涛的左心室和右心房内分别存在3.1×2.9厘米和3.5×4.1厘米的肿瘤,并伴有大量血性心包积液。
左室下壁和右房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分别为3.1×2.9厘米和3.5×4.1厘米。
“我们在第一天就引流出300毫升的心包积液,第二天又是300毫升。”刘锦全说,虽然医生紧急为阿涛实施心包穿刺术,引流血性心包积液,但积液总是不停地产生,若不及时遏制住病情,心包积液将压迫心脏导致心脏停搏,生命危在旦夕。
“平滑肌肉瘤转移至心脏的病例极为罕见,仅占软组织肉瘤心脏转移的不到5%。”刘锦全表示,平滑肌肉瘤虽起源于平滑肌细胞,但可通过血管转移至心脏,主要累及心肌或心包。阿涛心脏的两个肿瘤犹如“定时炸弹”,侵袭心肌,若无有效治疗,将迅速发展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精准放疗控制肿瘤状态
为拯救阿涛的生命,经过内科、放疗科、外科、ICU、医学影像科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刘锦全与李卫东决定为其实施心脏肿瘤放疗。
但目前,心脏肿瘤放疗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公开文献中仅有12例国外病例记录。刘锦全表示,作为人体重要且敏感的器官,心脏的跳动和心包积液的动态变化对放疗靶区的精准定位和剂量控制要求极高。不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肺栓塞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心脏转移瘤进行放射治疗。
因此,治疗团队决定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Therapy,下称“TOMO”)为其进行精准放疗。广医肿瘤放疗科放疗中心主任张书旭介绍,TOMO是一种集螺旋CT影像扫描与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疗设备。相比传统放疗,TOMO能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更适用于结构复杂、临近重要器官的局部肿瘤,以及多发转移或靶区较长的肿瘤治疗。
阿涛接受放疗时,治疗团队全程监控情况。
从治疗开始至今,阿涛共接受了28次精准放疗。刘锦全表示,为确保剂量准确覆盖肿瘤,并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心脏组织的影响,团队先后三次优化放疗方案,直到第8次治疗,阿涛的心包积液完全消失,顺利拔除引流管。
刘锦全带领团队查房,讨论阿涛的病情。
目前,阿涛的心脏肿瘤已得到有效控制,他不仅恢复了日常生活,还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放疗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更让我重新过上了完整的生活。”阿涛笑着说。
采写:南方+记者 厉思璇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通讯员 鲁旭 魏彤 王梦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