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管新技术—新式不开刀腹透管拔除术
近日,我院肾病免疫血液科成功开展首例“PULL”腹膜透析拔管术。手术仅用15分钟,成功为一例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患者,顺利拔除腹膜透析导管。
病例回顾
患者,女,54岁,1年前因尿毒症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近期因消化道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失去继续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能,经家属同意予以拔除腹透导管,改行血液透析治疗。
传统腹膜透析导管拔管术,需要在手术室逐层分离腹壁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充分分离两处生长致密的涤纶套组织。手术耗时长且存在切口,术后恢复慢且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痛苦大、花费高、住院周期长。因此很多患者畏惧手术,一直犹豫是否取出导管。
肾病免疫血液科团队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在腹透室为患者进行“PULL”新式腹膜透析拔管术,即腹膜透析导管“薅”除术。11月8日,在局麻下完成了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不到15分钟就成功拔除了腹膜透析导管,术中几乎未见出血,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
拔除的腹膜透析导管
新型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
新式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即“薅法”,又名“Pull technique”技术,是在局部浸润麻醉后,持续手动牵引腹膜透析导管腹外段,逐步分离腹透管位于皮下和肌层的两个涤纶套后,最终完整移除腹膜透析管。“PULL”拔管术,术式简单,很多时候床边即可完成,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这种术式有利于尿毒症替代治疗的转换、难治性腹膜炎的治疗等,能很好地保护腹膜功能,便于患者日后再次选择腹膜透析,提高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的依从性,并且易于实行及推广。
该项术式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肾病免疫血液科腹膜透析技术体系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关键一步,为众多尿毒症患者带来福音。
供稿:肾病免疫血液内科 朱士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