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赋能女科学家?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她们建议→

大湾区科学论坛
+订阅

“在我们出海的团队里,从首席专家、骨干学者,到青年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其中都有女性的身影。”

在11月17日举行的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唐丹玲自豪地说道。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

为分享前沿科技成果和个人成长历程,优化女科学家科技创新环境,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邀请9位女性科技工作者进行主旨报告与圆桌讨论,围绕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大湾区科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女科技工作者的赋能等话题展开探讨。

“最强大脑”“乘风破浪”

“她力量”助力前沿创新

“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为什么近几年迎来了爆发性的成果?算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推手。”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分享了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前景与机遇。

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对复杂高维空间的快速处理能力,极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但它在用于科学计算的时候,精度依然不够高。”卢宇彤表示,科研工作者正在把超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搭建科研平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除了“超级大脑”,“她力量”在深海同样得到彰显。

深海油气资源怎样精准探测开发,海底滑坡、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如何及时监控?女科学家分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唐丹玲分享了团队最新开展的海洋重力仪研发进展。

“由于卫星数据无法对水下情况进行探测,水下导航常常依赖水面测量数据进行修订。一旦海洋环境发生变化,数据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诱发危险。”唐丹玲介绍,为了提升深海探测的准确性,她和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型的海洋重力仪,依据重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探究深海构造。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等研究数十年,唐丹玲深知海洋科考任务条件艰苦,可这几年她发现,身边的女性科学家身影逐渐多了起来。“我的团队里有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都是女性,是实验室里女性比例最高的科研团队。”她鼓励年轻女性科学家,要将个人研究兴趣与国家、区域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勇敢迈出第一步,实现个人的梦想。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

破解“女科学家去哪了”

呼吁更多政策资金支持

“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与男性基本一致,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占比中,女性只占6%。”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提到的一组数据引发了不少在场女性科学家的讨论。

“女科学家去了哪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博士生导师赵静表示,女性科研工作者在本职工作外往往还承担着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等责任。“在人才成长与考核的周期里,应当给予女科学家,尤其是青年女性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时间。”她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生物安全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青表示,男女之间在智力与科研素养上并不存在差异,除了要鼓励女性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敢于突破创新之外,友好的外部环境同样重要。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燕结合个人求学与工作经历建议,可以为女性科学家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进一步拓宽女性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机会和空间。

采写:南方+记者 陈子阳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