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农村治污“钱地人”难题?中山这项经验获全省推广|南方深读

南方深读
+订阅

中山坦洲镇联一村、坦洲村一带

↓↓↓鱼塘尾水整治前↓↓↓

↓↓↓鱼塘尾水整治后↓↓↓

说起鱼塘,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离远了看,发黑发浑,走近一闻,又臭又腥……这是许多人对鱼塘的固有印象。

过去,许多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经常对鱼塘大排大灌,持续污染水体,也限制了鱼塘的养殖密度。

怎么更科学地处理鱼塘尾水?怎么调动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去主动改变?这是一个普遍难题。

在广东,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求解,更有特别意义——

作为中国第一水产大省,广东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约715.9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总面积约512万亩。池塘养殖,在广东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广东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如何处理“尾水”?如何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围绕这一考题,近年来广东多地积极探索,涌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中山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省农业农村厅在中山召开了学习推广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实地考察学习中山市鱼塘尾水治理经验成效。这意味着,中山的鱼塘尾水治理经验获得全省推广。

中山尾水治理的经验是什么?记者深入一线走访调研。

为啥要治理

河涌变“黑”了,鱼塘租金节节下滑

一大早,广东中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力公司”)总经理施君圣就来到中山市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的鱼塘边,查看鱼苗的生长情况。

清澈的池塘里,成群罗非鱼争相抢食,翻起层层水波。“今年亩产普遍多了一半,有的甚至翻倍,预计每亩鱼塘能产出6000—8000尾罗非鱼。”施君圣笑着说。

喂完鱼后,施君圣信步走到鱼塘边的小径,准备散步回附近的基地。道路两旁栽种了浅粉的木棉树和美人蕉,迎着晨风行走其间,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位于南朗街道的丰阜湖片区,是中山全市首个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位于南朗街道的丰阜湖片区,是中山全市首个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这种干净、舒适的养鱼方式,3年前施君圣还无法想象。

作为水产养殖大市,中山养殖品种、面积、规模、产量基数庞大,但养殖模式粗放,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长期以来,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鱼塘大排大灌现象普遍,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丰阜湖片区紧邻南朗中心二河,鱼塘面积足有3000多亩,周边坐落着濠涌村、左步村等多个村落。在南朗养了20多年鱼,施君圣对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算是“了如指掌”。

2000年前后,施君圣从浙江来到广东闯荡,在南朗丰阜湖片区租下了20亩鱼塘。“两广地区的气候条件很适合养殖,我们刚来时,这里的水环境很好,旁边的河道清得能看到鱼虾,鱼塘租金才200元一亩。”

“养鱼先养水,好的鱼塘才能养出好鱼。”养殖业素来流传这样一句话。优质的水环境,吸引施君圣在南朗扎下了根,专心投入养殖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施君圣发现鱼塘边的河道水变黑了,“不下雨的时候,河涌是黑色,如果下大暴雨,河水就变成了‘泥巴水’”。

水质变化的影响,直接反馈在养鱼这件事上。

施君圣回忆,每次从外河道引水进鱼塘,都要先养上十天半个月,水质才能达到养殖条件。因为尾水污染问题,每亩鱼塘的养殖密度也受到限制,一亩鱼塘最多只能养4000尾,如果再多,管理难度就会加大。“对于养殖业来说,时间就是钱。等待养水的时间,已经耽误了赚钱,更别提产量也受限。”

养殖户受到的影响,又间接影响了濠涌村的鱼塘租金。据施君圣回忆,2000年前后,丰阜湖鱼塘租金是200元/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养殖规模扩大,2008年租金涨到了1100元/亩,2013年一度涨到了2000元/亩。2013年后,受外部水源环境、养殖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丰阜湖鱼塘租金逐步下滑,2019年已降至1500元/亩。

从养殖户到村里,都隐约意识到,这种局面需要改变。但破题的口子在哪里?没人知道。

直到2021年下半年,广东部署开展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三年行动,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确保水产品出塘安全,尾水排放达标。”是此次池塘升级改造行动的基本目标之一。

同年12月,中山正式启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这一年,中山还全面打响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其“六污同治”模式涵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厂企排水管网改造、农业面源治理、城市面源治理六大领域。其中,鱼塘尾水治理,被视作农业面源治理的重中之重。

河涌既是鱼塘引水的来源,也是鱼塘排水的去处。如果鱼塘没有治好,即使河涌治好了,也会因为鱼塘尾水再次蒙受污染。”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科长张严发说。

从省、市、镇、村到养殖户,所有人都意识到,推进鱼塘尾水治理已是势在必行。

推不动咋办

要做通思想工作,也要给补

然而,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并非易事。

位于南朗街道的丰阜湖片区,是中山全市首个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彼时,收到市里下达的尾水治理文件后,南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程细江热火朝天地干了半年,却发现,“根本推不动”。

当时,横亘在程细江面前的有三大难题:地、钱、人。

中山广泛推行的“三池两坝”鱼塘尾水治理工程(局部)。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中山广泛推行的“三池两坝”鱼塘尾水治理工程(局部)。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首先,是地的问题。

中山广泛推行的“三池两坝”治理模式,是专门针对高密度养殖的一套治理系统,由沉淀池、曝气池、生态池和两个过滤坝组成,养殖尾水经其过滤、净化处理后可循环利用。经过一些地方的实践,其治理效果明显,但其工艺具有一大特点,需腾出片区鱼塘面积的5%—10%,用作尾水净化工程的功能区域,这就意味着农户的养殖面积必然会减少。

另一个实际问题是,一个片区的鱼塘,可能由若干个养殖户分别承包。该占谁的地?“哪怕我们给了补贴,养殖户也未必愿意,因为他们觉得养鱼的收益更高。怎么协调好工程选址的问题,怎样做通养殖户的工作,都是要考虑的。”张严发说。

听闻要腾出鱼塘,施君圣第一反应就是“不愿意”,“这个地块本来就是我租期内的鱼塘。拿了鱼塘治污,我的养殖面积就少了,租金却要照交,换谁都不会干。”他直言不讳。

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程细江开始频频拜访施君圣等养殖户。“一开始我们跟他不太熟,还挺烦的。”施君圣笑着说,后来,在濠涌村党总支书记严嘉文的调和下,双方关系逐渐缓和,“江哥每天来跟我们讲政策,我们也去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逐渐意识到,公司想要高密度养殖,尾水治理是必经之路”。

让施君圣决心迈出这一步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策规定,最先一批“吃螃蟹”的养殖户,其尾水治理工程的造价费用将全部由政府承担,养殖户无需额外支出。施君圣狠狠心,腾出了100亩鱼塘,用作“三池两坝”工程的建设用地。施君圣是丰阜湖片区率先同意尾水治理工程的养殖户之一,在他们的带动下,丰阜湖片区其他养殖户也都陆续点头同意。

其次,是钱的问题。

养殖户交了租金,又要腾鱼塘出来,必然会对生产造成影响,需给予其一定补贴。另一方面,鱼塘尾水治理工程,也需要实打实的资金投入,比如,“三池两坝”治理工程平均造价高达4000元/亩。钱从哪里来?

在市级层面,中山尝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申报与养殖池塘尾水治理有关项目,并将养殖池塘尾水治理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保障范围,市镇两级财政共投入1.17亿元,成功申请尾水治理专项债9177万元。

在镇街层面,为激发工作积极性,中山建立了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奖补资金,对项目实施实行退坡奖补政策。比如,在2022年完成整治验收的,市财政给予相应建设标准费用40%的奖补,2023年和2024年分别奖补30%和25%。

以南朗街道为例,若养殖户在2022年至2024年腾出鱼塘用于尾水治理工程,街道将承担工程造价,并免除养殖户剩余租期的租金;若养殖户在2022年腾出用地、配合改造,街道还将按照每日水产品的应市价格,以2960元/亩的标准,补偿养殖户一造的鱼虾价格,并给予养殖户15—20天售卖处理水产品。

在村级层面,程细江联合村干部多次召开会议,为村民讲解政策的好处。“现在工程不用村里出钱,鱼塘治理好了之后,鱼塘产量、租金收益都会大幅上涨,以后也不用因环保问题受处罚;如果现在不做,三年之后政府不承担费用,这笔钱谁掏……”大多数村民听完讲解后,都能算得清楚这笔“长远账”。经过“四议两公开”开会表决后,濠涌村村民同意了鱼塘尾水治理工程。

最后,是人的问题。

谁来干这件事?由于“三池两坝”尾水治理工程技术较为新颖,当时在中山尚无先例,南朗街道一度找不到合适的施工方。后来,经过市里牵线搭桥,南朗街道对接上了中山公用集团。此前,该企业已承接了中山不少治水工程,累积了一定经验。

“考虑到中山公用是上市国企,有资金有实力,我们最后选择了与其合作。”程细江透露,“在施工过程中,资金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得益中山公用主动承担国企责任,先行垫付资金推进工程,我们验收后分批付款,项目才能顺利推下去。”

“这是一个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程细江介绍,在中山公用探索出了一套施工技术路线后,他们将经验大方分享给了其他工程公司。“后来,这套技术逐渐推广开来,其他公司也可以做了,我们就引进了多个施工方合力推进。”

治污先“底”

一策,统租统

除了解决“地钱人”的核心问题,治水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早在推进鱼塘尾水治理工作之初,中山就借助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对尾水治理项目开展规划设计,提高项目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

珠江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谢骏回忆,他们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挨家挨户、逐村逐塘进行问询和实地勘测,才摸清了中山水产养殖的“底数”。研究所还应用面源污染分析手段,测算中山不同区域的养殖鱼塘,对于河道内氮、磷、COD等指标的增加权重,按照高、中、低排序,决定治理优先级及治理模式。

以结果为导向,中山实行“一塘一策”的治理策略:针对高密度养殖采用“三池两坝”治理模式、低密度虾蟹混养采用简易生态型治理模式,零散低效鱼塘采用岸基设备治理模式,或改变农业生产用途,复耕种植粮食作物。

目前,中山采用“三池两坝”面积4.8万亩,简易生态型面积1.2万亩、岸基设备模式0.2万亩、退出养殖复耕面积1.6万亩。“根据污染程度决定资金分配,中山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最大的治理效果。”谢骏介绍。

目前,中山采用“三池两坝”治理模式的鱼塘面积达4.8万亩。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目前,中山采用“三池两坝”治理模式的鱼塘面积达4.8万亩。南方+记者 叶志文 摄

作为中山市治理进度走在全市前列的镇街,今年12月前,南朗街道将基本完成25000亩鱼塘尾水治理任务。程细江介绍,针对未完成治理的零散鱼塘,后续南朗各村将把鱼塘数据汇总整理成表格,注明数量、面积和发包情况。未改造的鱼塘,有几种方式可以“过渡”,一是将尾水排到空置的鱼塘里;二是将尾水排入稻田,发酵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三是将未改造的鱼塘复耕为耕地。

“如果养殖户偷排污染尾水入河流,将被处以罚款。”程细江说,中山市农业局专门印制了尾水治理《告知书》,向各村养殖户宣传尾水治理政策及对应偷排处罚措施。“2024年5月1日后新发包的鱼塘,如养殖户偷排尾水,根据严重程度,将被处以10万—100万的罚款。对租期尚未到期的旧合同,我们会给予养殖户一定时间缓冲,惩罚措施将在2026年5月1日后生效。”

在实施尾水治理的过程中,中山还发现了另一条有效路径——对养殖池塘进行统租统管。通过推进鱼塘统租统管、连片发包,中山引入了大型养殖企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为连片规划尾水治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原有的小养殖户,可能会从大养殖户的手里再承包部分鱼塘,或是转化为大养殖户的员工,小部分会流向其他地区。如此一来,大养殖户就把小养殖户统筹起来了。”程细江解释道。

“小养殖户的经营很灵活,会自主选择合适的地方发展。有养殖意愿的小养殖户或本地村民,也可以选择承包村里的零散鱼塘,既能够满足自身养殖需求,也不会割裂连片鱼塘。”樊锦华说。

据统计,目前中山市统租统管面积已超过5万亩,成功招引了白蕉海鲈、马友鱼、脆肉罗非等多个连片500亩以上的水产养殖项目。

治理“下半场”

常态化运维,守住治理成果

鱼塘尾水治理不仅要治出高效益、好环境,更要让好水质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就少不了一套常态化、可运作的运维机制。

谁来运维?

中山明确项目完工一年内由建设单位负责管护,一年期结束后,由村(社区)牵头落实管护工作。目前,村(社区)主要通过委托强村公司或聘请第三方单位参与运维等方式落实项目管护。比如,2023年11月,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在中山率先引入尾水治理第三方运维单位,采用生物活菌技术,保障尾水工程的净化能力。

运维经费谁出?

对于合同还没到期的池塘,中山按照“农户出一点、集体出一点、财政支持一点”的办法,解决项目运维经费筹集问题。对于合同到期重新发包的鱼塘,在发包合同里明确尾水治理项目运维经费由养殖户承担。

坦洲镇联一村、坦洲村一带的鱼塘尾水治理工程。 王浩宇 摄

坦洲镇联一村、坦洲村一带的鱼塘尾水治理工程。 王浩宇 摄

以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为例,尾水治理工程的运维费用约为300元/亩,施君圣等养殖户承担200元/亩,镇村补贴100元/亩。“三方都出一点,共同度过合同期,这样养殖户的心理也更好接受一些。”程细江说。

对于施君圣来说,虽然投入的运维费用多了,但是他对养殖的信心却更足了。尾水治理工程完工后,中力公司投入了数百万元,将租下的鱼塘挖深了1.5米,进一步扩大养殖空间。“未来,我们将在丰阜湖片区形成一条罗非鱼的产业链,覆盖鱼苗孵化、养殖、深加工等环节,打造全国精品罗非鱼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罗非鱼产业园。”施君圣说。

从2021年至今,中山完成养殖尾水治理面积7.8万亩,总投资超2亿元。尾水治理工程完工后,南朗街道丰阜湖片区的鱼塘租金从1500元/亩涨到了2100元/亩,前来求租的养殖户仍络绎不绝。在中山,治理后重新发包的鱼塘租金普遍上涨20%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日,广东省学习推广中山鱼塘尾水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渔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中山召开。中山鱼塘尾水治理经验为何能获全省推广?

谢骏认为,中山是珠江三角洲水乡的典型代表,河网纵横、鱼塘众多,既有连片集中的鱼塘片区,也有靠山、靠海的零散鱼塘,养殖模式及品种均十分丰富

此外,广东省以2024年全国排名第六的养殖面积,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养殖水产品,养殖密度排名全国前列。中山鱼塘面积达30万亩,2023年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四,养殖密度和尾水排放压力同样较高。

“无论鱼塘分布特征,或是养殖品类、养殖模式,中山都在全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其经验和模式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谢骏说。

谢骏指出,鱼塘尾水治理固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即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依然可以借鉴中山经验。在具体实践中,中山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鱼塘尾水治理模式,如“三池两坝”标准型尾水治理项目、简易生态型尾水治理项目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调整应用,以适应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环境需求。

张严发也透露,经济欠发达地区,养殖密度并不像珠三角这么高,采取简易生态型尾水治理项目通常就能满足治理需求,其工程造价也将大大降低,只需1000元左右/亩。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养殖尾水治理,2019年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成为农业农村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之一。

因此,谢骏还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探索建立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养殖尾水处理机制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里的各项政策,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尾水治理改善水质、提升养殖效率、增加渔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国家对于水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以前,我们谈水污染,后来谈水环保,现在谈水经济。从水污染治理到促进水经济发展,中山都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背景,尾水治理好之后,鱼塘可以考虑发展为美丽渔场,开发旅拍、婚礼拍摄等文旅项目,进一步带动当地增收。”谢骏说。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黄进

摄影:王浩宇 叶志文

策划:何雪峰 张培发

编辑 张会玲 张志超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