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继业:不断改进预期管理,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南方理论
+订阅

路继业

路继业

文 | 路继业

●积极、稳妥、有序、持续性地做好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管理工作,是实现科学宏观调控、有效政府治理的重要环节。未来各增量宏观经济政策要做好预案与协调,保持政策间的内在一致性,发挥政策合力作用。同时要做好政策储备,积极与市场沟通,加强预期管理并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增强政策信心与经济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及时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好转,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接下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预期管理并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增强政策信心与经济信心,是促进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凸显加强预期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预期管理,是提升宏观调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统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关领域改革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分化,美国通胀表现出较强粘性,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问题频发,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都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并未增加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美国2024年三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为2.8%,同期欧元区和日本也出现复苏迹象,GDP年化增长率分别为0.9%、1.6%。然而,美国大搞“脱钩断链”、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破坏全球产供链稳定,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整体持续下降。

其次,美联储政策取向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9月18日,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并于11月7日再次降息,但美国服务业通胀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都是不利于其控制通胀的重要因素,未来美联储能否持续降息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与效果产生潜在不利影响。

最后,我国未来要做好中美存在较大利差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储备工作。当前我国正通过不断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应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动能不足问题,而美国如果由于通胀粘性较强等原因导致美联储无法较快降低其政策利率,这就会客观上造成中国低利率而美国高利率的利差问题。上述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加强预期管理与引导,使各类经营主体形成积极的政策预期与经济预期,从而使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高效地影响经济运行。

强化财政政策的预期管理要突出“长短结合”

10月12日,财政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向公众和媒体作详细介绍。发布会从安排10万亿广义财政赤字、优化存量预算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通过增量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金融稳健发展等方面,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且强有力的积极财政政策信号。

接下来,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具有较大政策优化空间和较强调控经济运行能力的优势,通过“长短结合”的财政政策优化路径,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改善预期,增强政策信心,进而提升消费、促进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短期内,财政政策要锚定稳需求、促就业的政策目标,经常性、制度化对重大财政政策、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公众提前进行阐释说明,并通过逐步建立制度化的财政政策沟通机制,稳定宏观经济。

长期中,财政政策要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等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地,财政政策在中长期预期管理方面应着重加强财税制度建设,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税收制度改革、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以及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难度大、时间长,但通过向社会公众传递清晰的制度构建方向,能够帮助公众理解政策意图,建立持续向好的政策预期与经济预期。

强化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要突出“以我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与市场沟通,通过加强预期管理以增加政策有效性。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降低政策利率,降低家庭、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年内下调两次,从3.45%下降至3.1%,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年内下调三次,从3.95%下降至3.6%。其中,10月的下调是自2019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最大的单次降幅。这清晰地向市场传递出宽松政策信号。中国人民银行还提出“互换便利”这一新创设的政策工具,向市场进一步展现出政策创新的决心。

在当前复杂严峻外部环境之下,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做好中美长期存在较大利差的预期和政策储备,以防止美联储高政策利率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稳增长、调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要坚定不移地通过持续降息、释放足够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积极主动利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账户管控等多种政策工具,最大程度防范化解外部不利冲击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更进一步,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杂国际形势,要做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不能持续有效改善市场预期的准备,并通过加强市场沟通的方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强信心、稳预期。

强化汇率政策的预期管理要摆脱“不可能三角理论”的束缚

“不可能三角理论”是克鲁格曼在20世纪90年代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一步提出的,即一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汇率稳定性与资本自由流动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但“不可能三角理论”主要是基于发达经济体经验观察所做的理论预测,对非发达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政策制定并不能给予较好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启示。我国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部门应向国内外市场传递明确且持续的政策意图,并帮助国内外经营主体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确定且稳定的预期:即中国政府基于维护本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需要,会积极使用恰当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工具,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而确保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要摆脱“不可能三角理论”的束缚,在制度化政策沟通中帮助外界理解我国汇率政策并使其建立稳定的汇率预期。首先,要帮助国内外经营主体理解,汇率浮动并不意味着汇率大幅波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工具,防止汇率异常波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冲击与风险。其次,要帮助国内外经营主体理解,适度管理资本跨境异常流动是合理的政策调整。最后,要让国内外经营主体理解,我国建立强大货币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为其他经济体提供稳定的“货币锚”。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汕头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