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原点,它精准定位了城市的核心区域,更蕴藏着深层次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精神。
中山的城市原点,在石岐街道。岐江河的桨声灯影,映照着香山的文脉与城脉。走过孙文西路步行街,一路上,思豪大酒店、永安公司银行、汇丰(百货)公司等等城市时代性地标,见证着中山敢为人先、活力澎湃的“黄金时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石岐街道逐渐被贴上“老城区”的标签。面对城市老化这一客观挑战,近年来,石岐街道积极响应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山市委“13388”行动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提出“强、美、治”的目标,以实施“古城活化”“城市美化”等六大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
在“百千万工程”带动下,石岐城市形象“蝶变焕新”,成为大湾区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更打造出华柏路、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香山古城东段先行区等一批典型项目,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探寻石岐向“强中心”挺进的独有节奏和崭新路径。
城市美化,让老旧小区“逆生长”
“现在整个街区面貌大变样,住得越来越舒心!绿化多了,人行道也平整了。”在白水井生活了30多年的老人伦叔述说着社区的变化。白水井有不少老旧小区,大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年头长了,“毛病”就多起来。2023年末,石岐街道启动白水井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维修破损道路、划设停车位、安装监控,修缮建筑外墙、大门,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白水井片区老旧小区项目改造范围位于民生路以东,白水井大街以北,洪家基大街以西,华贵坊北街以南区域,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5.4万平方米。改造涉及建筑38栋,外立面约2万平方米,道路“白改黑”约800米,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外立面改造、小区道路整治、白水井大街人行道铺装、给排水设施改造、公共休憩空间打造、市政公用设施及停车设施整治等。
白水井片区变得整洁美观,风格也更为统一。
“白水井”是石岐人熟悉的老街区,这里也被不少人称为“美食胜地”,有满足面、古乡居、新星、顺柚记等一批扎根本地二三十年的“地道中山味”。然而,也正是因为业态聚集,这条老街也曾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经营散乱等问题。
历经大半年的建设和提升,成效已经突显。走进今日的白水井大街,焕新景象令人眼前一亮。街道两旁的建筑经过修缮,更加整洁美观,风格也更为统一,显得格外质朴。沿街的破损广告不见踪影,各店铺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规整地停在各自的划线区域内,各靠一侧路边。原本坑洼不平的水泥路面被宽敞整洁的柏油路替代,人行道也铺装上了花岗岩。
从白水井大街拐弯走进华贵坊的巷子里,一条旧式建筑风情的崭新街巷呈现眼前:原本无法通行的道路被贯通,铺上了平整明亮的花岗岩,宽阔又整洁;破败的建筑被修整一新,有的贴上了青砖贴片,有的敷上了一层草筋灰。老旧样式的瓦片、屋檐以及铜钱形状的地漏等设计都被保留,不少建筑门前还栽种了竹子等绿植,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由于该区域内的许多建筑都建于民国时期,改造过程中,石岐街道便依照“修旧如旧”的理念,遵循原有风情进行改造。
“我们把基础改造好了,片区里有好几位业主都被吸引回来,对自家房屋进行了加固、内部翻新等工作,计划租出去。”石岐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局长喻致超说道。
文旅融合,古城活化的点睛之笔
古城烟火,一衣带水。对于石岐而言,实施“百千万工程”,绝不仅仅是人居环境这一个维度。
咖啡品鉴、美食文化周、国家级非遗表演、金色大地音乐会……今年国庆假期,孙文西路商圈成为大湾区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吸引客流超百万人次。其中,地处香山古城东段先行区、烟墩山脚下的香山剧场频频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亮相,出圈又出片。
很难想象,如今热辣滚烫的时尚“秀场”,竟然是在不久前由曾经的废弃空间改造而来。石岐街道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介绍,香山剧场所在位置原先是烟墩山脚下的一片废弃空间。经过改造,荒地变成了用红砂岩建成的舞台,在古城内创造了一片供各类演出上演的新空间;一旁的斜坡建起了层级平台和台阶,营造了可俯瞰古城、远眺五桂山的立体环绕式看台。
如今热辣滚烫的香山剧场,不久前还是废弃空间。
新貌亮相、人气回归,香山古城正迎新生。此前,中山提出构建“一人、一山、一城、三海、推进八大重点工作”的“11138”文旅发展新格局。其中,“一城”即做好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利用,以孙文西路步行街为骨架,通过全面提升经营业态,布局中山名优产品和特色美食集聚区,打造成充满历史韵味和崭新生机的文化街区。
不只是香山剧场,香山古城的活化正在持续进行中。今年9月,寂静已久的从善坊内锣鼓喧天,街区内首家主题文化餐厅——南成行正式开业。餐厅使用了从善坊内经改造的侨房,主打马来西亚娘惹美食。“娘惹文化,应该说属于中华文化和南洋周边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改造后的从善坊很有韵味,做文化主题餐厅最合适。”南成行负责人赵崇斌介绍道。
南成行是从善坊引入的第一家主题文化餐厅,内部装修别致,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与文化底蕴的空间。
今年5月,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项目正式完工,改造范围涉及“一坊三巷”,包括从善坊、共和巷、观音巷和郭家巷。作为中山市香山古城活化项目的第一个小单元示范工程,田湘攸说这个项目是香山文化的“历史小名片”。截至目前,除南成行外,从善坊内还引进了华人礼服、民国风情民宿、古琴社、手工陶艺和美术工作室、汉服馆、咖啡店、旧物仓、民国影楼等。
可以看到,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石岐街道为香山古城引入各类文创业态,打破围墙限制,打造极具特色的情景式体验街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地道香山文化。未来,这里有望成为中山发展文旅产业、人文经济的一处代表作。
能级跃升,精细优化丰富城市功能
找准“痛点”,精准“开方”。
如果说,香山古城是石岐大手笔推动城市更新的壮举,那么岐江道、九曲河、华柏路的一系列优化、提升工程,则是石岐精准把脉、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功能和人文关怀的双双提升。
深中通道通车后,对康华路上石岐佬、鸽鸟轩、金山记等几家餐厅来说,停车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今年7月,石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清理违法乱搭建为切入点,对康华路58号地块进行了全面整治。在清拆违法建筑的同时,石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引导地块业主与石岐公投公司开展合作,将闲置地块转化为公共停车场,设置了109个停车位,不仅解决周边游客“停车难”问题,也弥补了岐江道文旅项目在基础服务设施的不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停车选择。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石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积极协调下,康华路58号地块业主还主动对旧厂房进行了改貌换新工作。改造后的厂房色调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不仅提升了地块的整体美观度,也为城市形象增添了新的亮点。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九曲河泰安市场。石岐街道民权社区党委副书记吴洁娟介绍,泰安市场因为便利和实惠,受众多市民所钟爱,每天早市人流都有三四千人。去年以前,九曲河随处可见的是藏污纳垢的花基,被车辆压得坑坑洼洼的地面,还有两边的危房和乱搭乱建。市场热闹、设施配套老旧,改造迫在眉睫。
九曲河一带经改造后,让市民有了更加干净整洁的环境。
自石岐街道民权社区提质争先“示范引领”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多个部门和企业、摊主齐心协力投入九曲河改造工程,新建休闲广场、健身小公园,提升沿线绿化景观,拆除违建,拓宽道路,改造停车场,整修下水道和提升摊位檐棚。吴洁娟感慨,改造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包括摊主的大力支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除有热心企业捐赠环保砖外,还得到市场内100多间商铺支持自费参与檐棚改造。“改造后,我们还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双低’特困人员等在泰安市场指定位置划定35个临时摆卖摊位。”
在石岐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城市更新和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在新征程上,石岐将继续奋勇前进,通过六大行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气质、更有温度、更加美好。
撰文:伍杰 万双双
图片:伍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