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金垌镇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行动,在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扎稳打,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米场典型村突出抓好特色大米产业,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成为该镇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
美丽的金垌镇米场村。
千年历史米场村盛产大米得美名
米场村位于金垌镇北部、距镇中心约7公里,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内水资源丰富、光线充足,农田肥沃,气候适宜,村庄地势平坦而集中,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世代以农耕为主。早在唐武德五年曾置特亮县(因附近有特亮山,传说晚上有发光的白牛而得名),是信宜古旧城所在。千年以来,该处地方盛产稻谷,故名“米场”,是富饶丰收之地。近日记者在米场村支书卢炎带领下来到米场,只见四周群山如龙围绕在米场一带,中间形成一大盆地,盆地中几百亩全是金色的稻谷,稻香绕着清风吹入鼻孔,令人神醉。一条清澈大河穿过盆地往东流去,名杨梅河,听说也有上千年历史,一直流到梧州一带的西江入海,当地人也多用该河水,或饮用或灌溉,祖祖辈辈一直在此繁衍生息。临近下午5时,抬头远望景色更美,四周山色青黛,天上白云苍狗,盆地滔海轻浪,河中水声如琴,佩环悦耳,美不胜收,总觉看不够。据说在如此环境盛产的稻谷,香糯软滑,声名远播,已传颂千年。金垌人对此上天馈赠的宝贵遗产,传承好历史,结合时代脉搏,大力挖掘地域和资源优势,以产业促村庄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编织好特亮山水的大米摇篮。
米场村成片的生态水稻。
全局谋划,系统性描绘发展蓝图
为强化米场村工作力量,金垌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配足配强工作组人员,特别安排了镇党委副书记挂村,由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省选派生以及年轻有冲劲的镇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米场村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在镇派驻米场村工作组的指导下,米场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抓手,找准切入口,统筹推进米场村产业发展工作。去年以来,镇派驻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深入思考米场村发展出路,依托本地田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发展“米场大米”产业路子。说干就干,镇派驻工作组率先垂范,与村“两委”干部一道,通过“你5000我10000”的方式,自筹资金约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顺利开启了“米场大米”产业的发展。
村支书向记者介绍村中生态大米情况。
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23年3月12日,信宜市委书记龚庆到米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嘱托镇村干部要积极担当作为,在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收入上要淋漓尽致“好好干一场”。一年来,驻村工作组及米场村党支部守初心记使命,以“干”字当头,积极盘活闲置土地,集约连片种植水稻。通过进村入户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标准,去年流转了200多亩弃耕土地,作为早造试种试验,成功打造了560亩亩产量为600公斤的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实施千亩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示范点建设,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3年,米场村全年顺利销售了特色大米约22万多公斤。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同比2022 年的2.4万元增加了15.6万元。部分村民也通过租金和代工,平均月收入达2500元。
打包好的米场村生态大米。
盘活扶贫资产,打造大米加工厂房
通过把村内扶贫资产(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米场建设了一间占地600平方米的集烘干、加工、包装功能于一体的大米生产加工中心,实现了收集、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为更好地打造属于本村的品牌,米场村对大米进行统一设计包装。在镇党委的协调下,以镇经济总社的名义迅速注册了“特亮山水”商标,并授予米场村使用,推出“特亮山水”生态米。通过在线上注册“抖店”“微店”等方式向市场扩大销售面,生态米及其他特色产品的销量取得可观的收益。
村中生态米加工。
移风易俗,打造镇农产品展销中心
米场村村头原有一间水车碾米屋,后因历史原因淘汰了。该碾米屋一度改成“棺材铺”。为破除封建陋习,有效盘活资产,经镇党委与村支部商议,决定将“棺材铺”改建成镇农产品展销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建好,集展示各村特色农产品、洽谈业务、培育电商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展示的产品涵盖粮食、水果、酒水等;还吸引带动了年轻人回乡从事电商网络销售,拓展了镇、村特色农产品销路渠道,有效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农产品展销中心。
创新产业运行模式,成立“强村公司”
米场村经济联合社为破解调配涉农劳动力和整合土地承包产权资源、对接市场开拓销售渠道、今后融资投资等难题,2023年申报并成立了“强村公司”特亮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村集体独资持股,通过整合米场村集体资源、注入上级资金、打造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打造出专业化涉农投资平台,破解米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配置单打独斗、产业格局小乱散弱等现实问题,着力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和促成区域组团发展。从水稻种植到大米销售,全过程统一由该公司进行运作,带动了米场农事服务和仓储水平的提升,实现了人才、资金、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结合。目前,特亮农业有限公司尚处于初级发展的摸索阶段,已获得经营性收入约6万元,发展整体呈现出“理念新、机制活、动力足、潜力大”的良好局面。
水稻籽粒饱满。
新鲜出炉的米场村生态大米。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强村公司”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利用特有的资源禀赋打造千亩田园稻海,发展“农文旅”产业。建设水稻农耕体验园,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农场直供、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等内容的休闲中心。据介绍,米场村将严格按照市委部署,根据本村实际需要,做好乡村规划,紧盯村内实施的各类项目,落实好干部、村民责任,实施挂图作战,做实做优做强大米产业链,以“链”带面,持续推进米场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典型村,助力金铜镇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楚凡 李晓莹 陈颖欣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柯柱基
审核:朱武军
来源:茂名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