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鱼和熊掌”也能兼得,宝洁可持续行动再升级

南方公益+
+订阅

在双11直播间下单的 Olay黑管精华终于到货了!爱网购的光熙(化名)拆开快递盒,只见方形纸盒内,黑管精华精华稳稳躺在纸质的立体网格内,光熙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包装,直呼有趣。

“这是我们去年进博会上,被白岩松打卡、火出圈的创新纸质柔性包装‘Versafill记忆蜂窝’”,宝洁大中华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介绍,今年进博会Versafill二代记忆魔方全球首发,消费者有望在接下来的双十二促销活动中体验到到这一全新升级的环保包装。

“宝洁在中国服务超过10亿消费者,家庭渗透率约90%。 ”许有杰说,宝洁希望既要带给消费者“卓越的消费体验”,又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产品和创新,帮助消费者过上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生活。

今年进博会Versafill二代记忆魔方全球首发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宝洁公布“使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最新进展,同时宣布Versafill二代记忆魔方、Versabox百折箱等创新包装的全球首发,还带来了创新零售包装“InstaRack即展”可重复使用展示箱,以及多款创新包装产品的集中亮相。

宝洁在如何推进“使命2030”上有深入思考和具体行动?以上创新设计是如何诞生的?它们将会带给我们生活哪些变化?就此,宝洁大中华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传播与公关副总裁许有杰接受南方+记者专访。

让“鱼和熊掌”也能兼得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满足消费者既要又要的需求,极具挑战性。

许有杰表示,“只有环保没有卓越的产品功能消费者最终都不会买单,而只有卓越功能但并不环保的产品则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所以宝洁直面挑战,让产品性能和可持续性也可兼得。

许有杰介绍,随着电商的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过度的电商包装也给环境带来了负担。2018年至今,宝洁持续针对中国电商发展特点进行包装创新和迭代升级,不仅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同时要兼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从“大小绿宝”“空气胶囊”,再到去年进博会全球首发的创新纸质柔性包装Versafill记忆蜂窝,今年进博会,宝洁更是带来了两款新的创新纸质包装:Versafill二代记忆魔方、Versabox百折箱。

许有杰拿起Versafill二代记忆魔方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它能够根据盒内产品形状进行变化,灵活适应不同产品,易于印刷和使用,不仅为产品提供缓冲和保护,还将缓冲填充物变成了设计载体,带给消费者良好的开启体验。记忆魔方还是由90%以上回收材料制成,一片式结构,便于仓储和运输,避免散落,易于回收。

“InstaRack即展”可重复使用PDQ展示箱是另一值得一说的创新设计。

许有杰介绍,此次进博会全球首秀的创新零售包装“InstaRack即展”可重复使用PDQ展示箱由宝洁中国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开发。

“InstaRack即展”可重复使用展示箱

经常逛大型商超的消费者可能留意到,很多货物陈列使用的是纸质的PDQ展示箱,而宝洁的这款即展箱则相对更更环保,对比同尺寸一次性使用的纸质PDQ,可以减少高达90%材料浪费²,节省约96%的材料仓储运输体积。它还具称重优势,单箱承重30KG以上,上下嵌套稳固叠堆,不容易损坏和倒塌。

一份最近的宝洁内部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显示,有95%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希望在家里能够以更可持续的方式生活。但是,这其中有61%的消费者发现,他们很难一直坚持下去。

与供应链伙伴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年前,我们提出了‘使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年后,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行动”,许有杰介绍:宝洁会持续通过三个层面来实现环境正效益:减少自身运营和供应链排放,帮助消费者减少日常环境足迹,以及推动行业协同创新。”

宝洁的净零排放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运营和供应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净零2040”目标覆盖了宝洁的整体运营和供应链,并拆解落实到每一个地区、品类和运营部门。

在中国,有7家工厂在100%采购和使用绿电,所有工厂实现废弃物零填埋,其中位于苏州的宝洁太仓工厂是宝洁的先锋工厂,于今年获颁国家级绿色工厂,同时也是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太仓工厂从建厂之初就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绿电,也是宝洁中国第一个实现废弃物零填埋的工厂。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汇聚微光才能凝成闪耀星河。

在许有杰看来,对宝洁更具意义的是,与同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可持续发展。

宝洁也在和行业积极推进塑料包装的回收网络共建,于2022年启动“软塑新生”项目,联合行业协会、其他头部企业、回收供应商,提高塑料软包装的回收率和闭环高值化利用水平。今年,该项目发布行业首份基线报告,为中国塑料软包装的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3年两会期间,项目组配合李景红院士形成了《关于加强软质塑料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引导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软塑新生”项自启动以来,在上海、杭州、北京等37个城市共开展居民教育活动、讲座105场,发放软塑专用回收袋近6万个,回收利用软塑总量将近15000吨。 明年,项目计划扩大示范试点区域,以此呼吁更多有意愿推动塑料循环和软塑回收的企业共同加入。

南方+记者 李劼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