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11月15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如约而至。就在广州车展开幕前夕,我国汽车行业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这一重磅发布,也让今年的广州车展多了一层特殊意义。
在车展开幕前两天,小米董事长兼CEO、“大网红”雷军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将参加这次车展。另一位车圈“流量大佬”,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也亲自为新车站台。开幕当天,当红网球运动员郑钦文,短跑名将苏炳添,企业家王石、田朴珺夫妇也都“闪现”车展现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热搜话题。
郑钦文现身广州车展:赛场的每一步都需要调整策略,这也是网球比赛令人兴奋的地方
作为中国每年最后一场A级车展,热闹背后的广州车展,透露出市场哪些新趋势?折射出汽车产业发展哪些新特点?
“大”市场
“小米SU7 Ultra估计是这次广州车展最火的车之一。”在广州车展前夕,雷军便在直播中“预言”小米汽车展台的火热。
另一边,余承东也没闲着。他在车展前一个月,便为最新品牌“尊界”卖力宣传。
雷军、何小鹏、苏炳添广州车展同框,雷军拥抱何小鹏
雷军与余承东的发力,透露了当前汽车市场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市场竞争极度“内卷”,好的产品也需要持续高密度运营。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对记者表示,现在新车上市要不一炮而红,要不就低迷不振。高强度的竞争,让流量担当企业也不敢忽视每次大型车展的展示机会。
二是大湾区市场极其重要,活力十足,潜力巨大。相关上险量数据统计表明,广东一直是全国乘用车第一市场。其中,2023年广东省汽车零售量为291.4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近十分之一。
一个个企业选择将重磅、高端定位车型在广州车展上集中发布,一个个高管亲临现场友好串门“蹭”流量,火花四射背后不仅看重车展的销售功能,更看重广州车展这一行业风向标,以及其背后大湾区庞大消费潜力。
回顾去年的广州车展,10天时间接待了84.7万人次观众,举行了67场新闻发布会,近5000家海内外媒体机构的1.2万名记者参与了报道。今年广州车展共有全球最新款的1171台车型亮相,包括全球首发车78台,新能源车512台。相信随着展车数量占比再创新高,逛展人气也将走向新的高潮。
车展热闹背后不难看出,在汽车消费多元化以及消费使用模式变革的当下,广东始终是活力十足、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
11月15日,雷军在广州车展现场介绍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南方+记者 王俊涛 摄
“新”产品
本届广州车展,除了展车数量创新高之外,新能源汽车展出数量达到512台,占比43.72%,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惊喜之余也似乎在情理之中。毕竟,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主要动力。
自从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之后,已经连续4个月站稳在50%以上。也就是说,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已经超过了传统燃油车。
再看广东的数据,1—9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27.95万辆,占全国产量27%。今年9月份深圳市场中,卖得最好TOP10品牌,分别是比亚迪、理想、一汽丰田、特斯拉、广汽埃安、问界、广汽丰田、宝马、上汽大众和奔驰。
可以看出,在大湾区核心城市中,仅仅从简单的品牌划分上,新能源已经占比超过50%。尤其是在前五名中,有四名是新能源品牌。如今,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冠军”:广东新能源公务用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广东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全国第一,深圳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水平居全国第一……
广东作为汽车大省,又一次站在了潮头,借助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实现了向汽车强省的蝶变。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全球主要车企,将年底最重要的新能源车型放到广州车展发布。
7月9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自主滚装船“开拓者1号”装载2132辆新能源汽车缓缓离开码头。南方+记者 朱洪波 陶清清 摄
“广州车展作为年底的A级车展,其引发的关注热度和火爆人气,对汽车消费将起到明显提振作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指出,接下来可以完善充电等基础设施,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激发消费热情,降低消费门槛,提高用车便利性,释放消费潜力。
在产业布局上,广东应持续加码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研发,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与电池核心技术,构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以保持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协作,提升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新”主场
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1000万辆。
这一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不仅彰显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新的高度,更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引领全球汽车工业与消费转型升级。
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起步发展,正式启动“十城千辆”规模推广;经过将近10年发展,直到2018年才突破年产销过百万辆大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年产销超过500万辆;如今不到两年时间,新能源汽车产销已正式突破千万辆。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年底有望超过1200万辆。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发展,毋庸置疑,正在引领未来全球汽车发展趋势。”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欧立甫对记者表示。
9月10日,法兰克福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开幕。吉利、比亚迪等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首次集体亮相。 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放眼全球,中国汽车2023年产销量首次达到3000万辆,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领先。
在动力电池上,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0%,固态电池处于量产前夜;在电驱上,更高效率、更低能耗的产品快速迭代,技术领跑全球;在智能化上,端到端、无图智驾、大模型等新技术持续涌现,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超500公里”“拨动一下档位,便可实现A点到B点自动驾驶”等科幻场景,正在我国成为现实。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反映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让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也彰显了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的坚定决心。
采写:话题研究员 魏泓泉 郭小戈
策划:郭小戈 张哲 尤立川 陈明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