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埔街道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及“美丽家园,品质社区”行动,坚持“政府引领、企业共建、社区自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历经6个月的细致调研与科学规划,构建了出行便捷安全的“3分钟充停圈”,有效破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居民小区便捷安全的“3分钟充停圈”
倾听民声,科学布局
绘制充电设施新蓝图
黄埔街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辖内面积7.39平方千米,拥有46个住宅小区和7.6万常住人口,其中老旧小区占比大,电动自行车管理难度较大。
为加快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难、停放难等问题,黄埔街道与区人大、区住建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多次深入社区一线调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充电设施建设方案。该街通过社区网格员和“同心亲友团”(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专家及专职工作者组成)共同努力,精准掌握居民需求,推进“新老”分类试点建设。
据介绍,针对港前路、港湾机关村等空间有限的老旧小区,街道利用“微改造”项目,在小区门口外建设集中停放点和充电设施。针对黄埔花园、怡港花园等物业小区,街道则与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协商合作,对原有充电桩或空闲位置进行新建、翻建、扩建,确保充电设施安装位置便利、居民满意。
密布充电网络,创新模式
实现便捷安全新突破
在明确群众需求和建设思路后,黄埔街道迅速引入知识城华南海(广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统一建设。为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街道与供电局紧密合作,高效推进充电桩通电流程。街道还通过“同心议事”机制,推动社区单位与居民区结对共建,向社区单位“借电”,顺利解决街面商铺、通勤及充电困难小区的充电问题。截至目前,黄埔街道已成功增设消防设备配套齐全、价格亲民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61处,提供充电端口1901个。相关工作建设进度、充电点录入率均位居全区之首,实现了居民“3分钟充停圈”的便捷生活。
△社区、居民代表与共建单位协商困难问题
△街道与小区物业公司协商扩建充电桩事宜
精准施策,多措并举
地铁口周边焕新颜
针对辖内潮楼商场、大沙地地铁口周边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黄埔街道会同交警大队、城管执法局、市政等多个部门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以地铁口周边交通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根据不同路段、人流量及便利性等特点,科学设置移动盲道、安装黑色护栏、不锈钢L型门柱等隔离设施,合理划定规范停放区域,目前可容纳1200辆电动自行车。此外还“拓宽”了人行道,保障居民群众及弱势人群出行通畅便利。
△地铁口周边整治行动设置隔离栏规范停车
据悉,黄埔街道还积极发动辖内共建单位、小区物业、网格员及“同心亲友团”力量,常态化对辖内出租屋、老人安置房以及“九小场所”开展“清隐”联合行动,累计整治违规停放电动车约9000辆、飞线充电870处,清理安全通道堵塞144处。辖区内电动车安全隐患数量同比大幅下降,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来源:黄埔区黄埔街道
文:李龙 方珧
通讯员:叶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